-
刺树丫口:边境小康花艳红
刺树丫口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域内靠近中缅边境最近的抵边村寨,这里居住有彝族、回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近年来,镇康县南伞镇深化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依托刺树丫口特殊的地理区位、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优势,大力发展边境特色旅游产业,促进守土固边、乡...
阅读全文>>
-
边境小康村,走向现代化
把边境村建设成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是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殷切期盼。 2019年,临沧市率先在云南省启动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引领乡亲们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要求,围绕构建“道路、村庄、组织”三套系...
阅读全文>>
-
田坝村:小小坚果富了边疆群众
站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田坝村的一处山头,举目眺望,山坡郁郁葱葱、满目苍翠。这里种植的全是澳洲坚果树,已经有10多年了。 镇康县澳洲坚果种植示范基地。 澳洲坚果是一种原产于澳洲的树生坚果。属常绿乔木,双子叶植物。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风力小...
阅读全文>>
-
安石:“滇红第一村”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距县城6公里,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814户农户3391人,有12个民族。安石村属于国家3A级景区,云南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凤庆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 1938年中茶公司派冯绍裘先生来到顺宁(凤庆),在安石村成功试...
阅读全文>>
-
冰岛村:茶旅融合促进发展
冰岛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北部,在傣语中译意为长满青苔的地方,是一个汉族、拉祜族、傣族杂居的自然村,有农户74户272人,茶叶种植面积2950亩,可采摘面积2459亩,百年以上古茶树22545株,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54株。2021年,冰岛...
阅读全文>>
-
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滇红校区):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校园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始建于1904年,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目前有校本部和滇红分校两个校区。 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
阅读全文>>
-
临沧市政协:边寨小协商助推边疆大治理
2020年8月,云南省临沧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银峰代表云南省在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围绕强边固防、兴边富民、沿边开放,临沧市率先在边境县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推动政协协商有效嵌入边疆治理。“政协边寨小协商、助推边疆大治理”在这次会议上被称为“边...
阅读全文>>
-
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人人都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是一所位于中缅边境线上的县直小学,创办于1937年2月,曾四易校址,六更校名。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6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72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阅读全文>>
-
永德县博物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平台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博物馆坐落于县城新区,展区设计面积 4200 平方米,与文化广场、体育馆一起,成为当地文化活动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 年 7 月开馆以来,博物馆在传承历史文脉、诠释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永德县博物馆三楼建立的党史馆成为铸...
阅读全文>>
-
泽安新村:沐浴党的恩泽,建设现代化小康村
泽安新村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的集中安置点,这里汇聚了来自全乡5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户305人,其中汉族112人,其余为拉祜族、佤族、傈僳族、彝族、傣族、布朗族和哈萨克族。泽安,意为“沐浴党的恩泽,人民安居...
阅读全文>>
-
安乐村:演绎茶马古道新故事
田间地头一片碧绿,三层小楼房错落有致,宽敞畅通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盛夏的安乐村宛若一幅天然的乡村田园风光水彩画。 安乐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茂兰镇。这里曾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白、布朗、傈僳、拉祜等6...
阅读全文>>
-
总书记回信到佤山 党建引领促繁荣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后,阿佤人民一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第一次“千年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佤族整族脱贫,与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起习近平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