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立业边疆 深耕职教 ——记德宏职业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正文

立业边疆 深耕职教 ——记德宏职业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021-03-31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滕俊 摄影报道

近日,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和省级媒体深入德宏州进行实地采访。民族画报网站开设“民族团结,德宏最美的风景”专题,深入挖掘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充分展示德宏边疆地区各族群众知党恩、颂党情、跟党走的精神面貌。

德宏职业学院是一所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审批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现有教职工503人,全日制学生1299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975人。建校以来,德宏职业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任务,积极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培养政治过硬、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助力云南、德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德宏职业学院各民族师生开展多彩校园活动。

德宏职业学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对外交流等工作中,统筹推进“三全育人”,构建“一核心两平台五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育人模式。近年来,累计培养了5万余名技能型人才,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8%,9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边疆地区就业,成为“留得住、用得上、做得好”的人才。

学院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开展理论宣讲、文化研究、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挂牌建立中国德昂族博物馆等13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等1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共同建成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方位、多方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目前,学院共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80多场次,先后有260多批次、3万余人次到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迎来了大批学习参观者。

加强教学实践,突出“育人”与“育心”相结合。

依托傣医学、针灸推拿、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等特色专业,德宏职业学院打造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特色项目。以“民族医药文化研究中心”为抓手,挖掘保护民族传统医药,开展民族医药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医药文化。2020年,国控专业“傣医学”通过了教育部审批。学院建立了葫芦丝文化展室、葫芦丝加工制作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习基地,聘请“非遗”传承人哏从国、梅普都等为民族文化和技艺传承兼职教师,使民族文化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并推出《金谷飞扬》《孔雀公主》等大批既反映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内涵与精华,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葫芦丝的制作和文化传承中,哏从国非常高兴,他说:“今后还要努力培养更多葫芦丝爱好者,引导大家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葫芦丝文化之美代代相传。”

德宏职业学院傣医药传承工作室。

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学习。(德宏职业学院 供图)

“非遗”传承人哏从国为学生讲授葫芦丝的制作技艺。

社团活动是厚植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课堂。德宏职业学院每年定期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讲座等系列活动,成立德宏职业学院“国防后备连”、红十字协会和蓝天救护队分队,开展救护演练、校园巡逻及军事主题训练等活动和禁毒防艾、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组织3000余名师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育爱国主义意识、国防意识和服务意识。

德宏职业学院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近三年150名师生深入多个少数民族村寨推广普通话,培训群众2000余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家政服务、劳动力转移等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胡蜂养殖、“村官鸡”、高山猕猴桃种植等产业,培养出一批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帮助扶贫挂钩点410户实现整村易地搬迁、整村脱贫摘帽。

德宏职业学院的时装表演队。

学生制作的特色美食。

大学生医疗服务协会开展救护演练。

发展德宏胡蜂产业扶贫项目助推产业扶贫。

“德宏职业学院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指示精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打造绿色生态植物校园,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德宏职业学院校长沙玉庄说。

德宏职业学院组织师生参加云南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德宏职业学院 供图)

卢旭  胡琪(见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