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壮丽征程 > 贵州铜仁 乡村振兴正当时|木黄:红色文化带火红色旅游 >> 正文

贵州铜仁 乡村振兴正当时|木黄:红色文化带火红色旅游

2021-08-12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滕俊 摄影报道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红色文化旅游小镇全景。

“红色踪迹地,峥嵘岁月稠,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是一块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会师纪念馆解说员祝佳乐常常往返于木黄会师纪念碑、会师广场、会师纪念馆、会师柏旧址等地,为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声情并茂地讲述木黄的革命历史。

木黄会师纪念馆解说员祝佳乐向参观者讲解木黄会师情况。

在巍峨的梵净山下,木黄镇山青水秀。两条清澈透底的小河环镇而下,鱼泉从后山突涌,穿流在人们的檐前屋后,构成了一幅胜似江南水乡的玲珑景致。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和第六军团在此会师,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木黄之名,从此载入史冊。1998年,印江县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会议旧址、会师纪念碑及红三军、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会师柏等革命遗址文物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印江县木黄镇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2015年以来,印江县大力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创新宣传形式,真正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木黄红”的底色更红更亮。

1937年3月,红二方面军党委会部分委员在陕西省同官县陈炉镇合影。(翻拍于木黄会师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在木黄镇留下的标语。

木黄会师纪念馆。

木黄会师纪念碑。

木黄会师纪念柏。

会师广场(红三军、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

印江博物馆内的木黄会师场景。

木黄会师纪念馆内,参观者利用沉浸式设备体验战斗情景。

木黄这块红色圣地,如今不仅成为了铜仁市传承革命精神的主阵地之一,更是激励着木黄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家乡。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让红色文化和小城镇建设有机融合?木黄镇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充分体现科学性和超前性,为城镇的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以红色旅游资源和贵州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木黄镇充分挖掘和利用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将建成集休闲、避暑、养生为一体的宜居宜游特色小城镇,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步伐。

“小城镇建设集中开工以来,各项工程正在稳步有序推进,相继完成了会师柏景点景区、滨江路旅游景观带、游客服务中心等20多项重点项目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富的特色旅游景观型小城镇已初具雏形。”木黄镇镇长秦用说,“目前,印江正按照4A级景区标准全力打造木黄红色文化旅游小镇,将建设长征文化主题公园、长征文化旅游步道等。我们将围绕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做强红色旅游,让革命精神在木黄大地永放光芒,以红色精神奋斗出我们的小康生活。”

木黄的红色文化农家乐。

即将开通的梵净山高速公路木黄出入口。

红色木黄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会师酒和木黄窖十分畅销。

食用菌的发展壮大,让木黄百姓过上了富裕生活。

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让这个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的木黄小镇彰显了个性,也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有了满满的幸福感。“我20岁左右的时候,整个木黄镇上只有一条街道,总人数不到200人。现在的生活变得太好了,街道变宽了,人也多了,木黄早已没有了以前的模样。我们不光每天有饭吃、有肉吃、有广场去休闲娱乐,国家还发放养老金、高龄补贴。”今年93岁高龄的木黄镇木黄村村民吴建民说。

“正是红军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民谋幸福的初心,激励着我们印江广大干部苦干实干,推动着革命老区的跨越发展。”印江民宗局副局长龙小明说。现在,木黄镇已初步形成山上种茶叶、坝上种香菇、家中磨豆腐、村里搞农家乐的发展格局。

印江县按照4A级景区标准全力打造木黄红色文化旅游小镇,将建设系列长征红色文化旅游设施。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