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 天下黄河贵德清 >> 正文

天下黄河贵德清

2020-06-12 民族画报记者 和勇 撰文

蓝天白云,碧水丹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千百年来,说到黄河,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画面多半是浑浊的黄,河水夹杂着大量泥沙,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事实上,在黄河上游很长的一段流域,黄河并不黄,黄河水是清澈的。

滔滔黄河,在冲出龙羊峡谷之后,闯出了一片开阔谷地,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高原小江南”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地处黄河上游河段的贵德县,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流经于此的黄河清澈透亮,两岸壮美雄浑,碧水丹山,相映成画。

因为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贵德素有“高原小江南”和省会西宁市“后花园”之美誉。(黄剑平 摄影)

“天下黄河贵德清”,这一句广为流传的对黄河的赞誉,吸引着我们前往贵德一睹“黄河清”的胜景。

贵德在哪里

“天下黄河贵德清”之贵德,位于黄河岸边,属黄河上游。贵德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东部,距离省会西宁114公里。贵德是一个集河流、湿地、丹霞地貌和历史古城于一体的地方,因为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高原小江南”和省会西宁市“后花园”之美誉。贵德盛产瓜果,是当地有名的“梨都之乡”。

黄河岸边大水车。

贵德是当地有名的“梨都之乡”。

贵德特产——沙棘。

而真正让贵德名扬天下的自然是黄河。黄河在贵德境内长70多公里,从西宁乘车翻过海拔3820米的拉鸡山,一路上可以看到大面积的丹霞地貌,渥红的石岩壁立连绵,还有大面积的湿地,这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贵德境内的阿什贡地质公园,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它是最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七条色彩不同、造型各异的丹霞峡谷组成,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主要特征,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也记录了黄河的发育史和贵德自然环境的变迁。

贵德的丹霞地貌。(黄剑平 摄影)

与之伴随的还有贵德悠久的人文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贵德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多宗教并存的多元一体格局。贵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居住有汉、藏、回、土、撒拉等20个民族,全县90%以上行政村为多民族交错杂居村。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在贵德境内交错延伸,它是当年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原各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贵德留下了印记,境内的“马家窑”“卡约”文化遗址、汉唐古堡、明清楼阁都是贵德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变的见证。至今保存完好的贵德古城属明代建筑群,已有600多年历史。古城的玉皇阁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德的标志性建筑,是贵德多元文化融合相安、和谐共存的历史见证。登上城楼制高点,可以尽情饱览黄河、古城、丹霞组成的五彩画卷。

贵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居住有汉、藏、回、土、撒拉等20个民族。(民族画报记者 卢旭 摄影)

贵德的藏族服饰。

贵德县珍珠寺景区。

“天下黄河”为何“贵德清”

在贵德的黄河清大桥向远处眺望,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微风吹拂,泛起微微涟漪。如今,在流经高原小城贵德的黄河之上,主要有三座大桥:黄河清大桥、黄河吊桥、黄河旧桥。黄河清大桥是目前青海境内黄河上跨度最大的铁索吊桥,也是贵德的迎宾桥。

贵德黄河清大桥。

从桥上俯视黄河,河水缓缓流淌,绿如翠玉,碧绿透亮,温柔、平缓,像一条绿色的缎带,在阳光下闪动着金色的光泽。两岸是青海省内保存最完好、栽植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林,好似两根舞动的青色飘带。河水倒映树林,沙洲伴着湿地,码头来往游人,形成一派绿色和谐、生气盎然的景象。桥畔,大经筒、黄河少女雕像和水车广场上直径20米的巨大木质结构水车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古朴典雅,展现着别样的风采,与蓝天、碧水、丹山勾画出了一幅动人的黄河风景长卷。

贵德的黄河为何如此清澈呢?记者问过不少当地人。归纳起来,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缘因素,贵德距离黄河发源地较近,该地区多冻土,多岩石,含沙量较小;其次是地理因素,从上游到贵德这一段,两岸高崖深峡,岩石构造的河床没有什么泥沙,因此流经此地的黄河水清,这里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完全不同,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含沙量大,黄河水冲蚀河床裹挟大量的泥沙滚滚而下,与贵德黄河形成天壤之别。此外,人为因素也是贵德黄河水清的关键因素,贵德附近的龙羊峡、李家峡等水库减慢了黄河流速,上游来水在水库里沉淀过后再流下来,泥沙少了很多。而最后尤为关键的原因,就是贵德坚持植树造林的结果,贵德多年来坚持栽树,这些树对保沙固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清清黄河水流向农田。

贵德拉西瓦灌溉工程是青海省黄河沿岸经济发展带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之一。这是拉西瓦灌溉工程5号隧洞。

南干渠引水。

水利灌溉下的良田。

甘甜的自来水引入山区寻常百姓家。

事实上,近些年经过植树造林,实施生态保护,黄河上游、贵德附近其他区域的大部分流段的水质都是清澈的。只不过“天下黄河贵德清”这句赞誉多年来广为流传,使贵德已成为黄河上游的一个文化符号了。

黄河清、生态兴 绿色发展利于民

晨雾里,一群水鸟在黄河河道里戏水觅食、闲憩追逐,时而梳理羽毛、时而展翅高飞……随着贵德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每到冬季,都会有大量鸟类在这里栖息,人们看到鸟儿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与大自然越来越近,构成了一幅人、鸟、生态和谐与灵动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贵德县坚持合理开发、全面保护的原则,以保护黄河流域生态资源为重点,始终将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了集湿地保护、水土涵养、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湿地生物种类不断丰富。通过实施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贵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4.3%,城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6%。同时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探索实行林长制,全县河湖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是沉淀到了人们的内心深处。“蓝天、碧水、丹山、净土、绿地”的生态绿色名片更加亮丽。同时,贵德县合理开发,破解“生态产业”瓶颈,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产业,扎实推进尕让乡二连村千亩梨园、下马家村玫瑰花种植基地等重点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建成百亩以上优质苗木栽培基地34处7000余亩,国土绿化良种苗木使用率达到95%,有效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生态扶贫,在贫困户中开发生态管护员岗位1923个,实现了全县429万亩草场监管全覆盖和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的“双赢”。

贵德县境内秀美的湿地。

贵德县以生态为本、旅游为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新街乡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产业模式。这是鱼山村种植的蒜苗喜获丰收。

在贵德县智能温室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在点种。

距离贵德县城十几分钟车程的河西镇团结村,有一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美地花田农场。伴随着寒气的褪去、夏天的到来,花田里的100多种鲜花陆续竞相开放。这座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景区属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通过贵德县政府招商引资落户于团结村,流转土地2380亩。“我们杜家三兄弟都退休了,就想找点事儿做,为贵德的旅游发展贡献一点个人力量。老大负责农场、酒店的建筑规划与设计,我负责管理与经营,老三负责企业文化宣传与开发。”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海涛说。目前,杜氏三兄弟已投资6800余万元,建成美地花田休闲观光园区;青海藏鸡、藏香猪繁育及体验式生态养殖基地;欧洲玫瑰花园、浪漫比克乡村酒店、亲子农场、王子越野营地等组成的休闲观光体验园区;原味农庄美食园、户外烧烤营、农家客栈组成的饮食度假休闲园区。在欧洲玫瑰花园由玫瑰组成的迷宫内,工作人员正在悉心打理花朵。欧洲的绣球、日本的真宙玫瑰等稀有品种应有尽有。“每年五一,来度假的游客很多,客房能全部住满。占地7亩,由榆叶梅铺成的‘双喜’迷宫建成后也将对外开放,像这样的旅游项目还在不断创新开发。我们始终致力于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共享旅游创收带来的经济效益。”杜海涛说。

河西镇团结村的“浪漫比克”乡村酒店是度假旅游的好住处。(民族画报记者 高莹 摄影)

美地田园农场种植的向日葵。

丰富的旅游项目让旅游者体验到森林越野的惊险刺激。

玫瑰以其绽放之娇艳而被人们所喜爱。在贵德县河西镇下马家村就有一处规模化的高原食用玫瑰种植示范基地,这里是玫瑰花的海洋,也是贵德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地之一。“我们公司目前已形成‘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2018年5月启动了玫瑰鲜花体验采摘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的试运营,并实现玫瑰苗木、精油、花冠茶的销售,收入达66万元。去年5月,此项目正式开园运营,成功举办了‘首届贵德县玫瑰花文化艺术旅游节’”。青海瑰丽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魏嘉龙说:“游客在这里能够体验采摘玫瑰的乐趣,并在园区的竹子庭院里玩耍、品尝玫瑰饼、伴随着空气中的花香带着玫瑰精油回家。我们力求打造以特色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为基础,以玫瑰文化创意产业为引领、以健康养生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带动型项目。希望这致富的花朵能开到每一位客人的心里。”

河西镇下马家村的村民欢迎各族游客来玫瑰园采摘、旅游。(高莹 摄影)

绽放的鲜花让园区成为拍照圣地。(民族画报记者 高莹 摄影)

玫瑰园的工作人员采摘花朵。(民族画报记者 高莹 摄影)

玫瑰花烘干加工。(民族画报记者 高莹 摄影)

文旅融合,奏响黄河岸边的和谐曲

“香风百里梨花雨,莫道高原不江南”。每年4月中下旬,正是青海省贵德县梨花盛开的时节,满树梨花洁白无瑕,朵朵梨花恰似一个个精灵,吸引游客赏花踏青。

沿河而上,村落在两岸零星分布,在树木的荫蔽下、袅袅炊烟中若隐若现,散发出勃勃生机。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里,清一色的二层小楼遍布其中,硬化路面沿着乡间小道通往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是梨树,树上开满梨花,树下种着芍药花,梨树林不远的地方有一片花海,开花的时候很是鲜艳。如今,贵德县城黄河两岸的村庄越来越美,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活动室、健身区让当地百姓在闲暇之余有处可去,也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一睹“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游客。以前仅靠种地务工的村民,如今吃上了“旅游饭”,农家乐、采摘园逐渐多了起来。村民多了一条生财之道,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仅有的农田到现在的梨树园、菊花园、采摘园和花海,这里的环境越变越好、条件越来越优越、生活越来越多彩。

天下黄河贵德清,山清水秀欣欣向荣。

清清黄河、七彩丹霞、美丽村庄、梨树花海……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贵德徐徐铺展开来。贵德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突出优势,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拓了经济平稳增长、生态文明和谐、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如今,黄河岸边的贵德各族儿女更加珍视清清黄河,与这条河、这片热土和谐地融为一体,共生共荣。

为了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贵德县将旅游业作为全县最具潜力的龙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立了贵德县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累计投资41.6亿元,重点实施了古城保护开发、千姿湖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等,打造了国家地质公园、中华福运轮、宗喀拉则等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旅游服务条件逐年提升。

“天下黄河贵德清”旅游资源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河西镇当车地区传统赛马会。

一条河,一座城,一项赛事,因黄河水的滋润,贵德便愈发灵动、精致。“赛事搭台,生态唱戏”。利用清清黄河这一元素,近年来,贵德县举办了“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大赛以及黄河文化旅游节等国际国内多项品牌文体活动,贵德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攀升。此外,贵德还成功举办了“2019青海·贵德第十四届黄河文化旅游节”,承办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贵德赛段、中国青海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等多项品牌赛事活动,品牌文化体育活动拉动旅游消费的效应日益彰显,有力促进了贵德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开启了文化繁荣带动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成为了贵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新亮点,民俗、节庆、赛事、体育“四位一体”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格局已初见端倪。“贵德县的文旅产业已经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特别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大赛等国际赛事贵德赛段的举办,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做客贵德。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赛事契机,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贵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2019年4月16日,2019年青海·贵德第十四届黄河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水车广场隆重举行。

第三届“天地人缘杯”天地人缘·2019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国际自行车速降赛吸引了10个国家、地区上百名选手参赛。(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2019贵德清清黄河半程马拉松。

第八届中国·青海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在贵德县黄河岸边举行。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贵德赛段。

激情赛事、高超车技。

“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已广为流传,随着贵德生态、旅游的发展以及各项国际赛事的举办,黄河岸边的贵德各族儿女更加珍视清清黄河,更加热爱自然,更加自觉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与这条河、这片热土和谐地融为一体,共生共荣。他们坚信,只有保护好了母亲河,“清清黄河”这一金字招牌才能真正成为发展县域经济、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绿水青山”才能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从空中俯瞰贵德,黄河清澈,道路通达,植被茂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图片除署名外由中共贵德县委宣传部、贵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王京莉  和勇  石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