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中央民大在桂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 正文

中央民大在桂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2025-08-1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据广西民族报报道,近日,中央民族大学赴广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广西横州、靖西、大化等地,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实践团师生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题,将书本文字化作鲜活的山川人物,深入各地与学生、群众交流,开展调研活动。在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实践团师生面向村民、学龄儿童,开展沉浸式闯关学习活动。活动现场,实践团师生与该村学生开展多种互动游戏,教室内传来阵阵笑声与清脆的普通话朗读声。普通话拉近了不同地域师生间的距离,让大家一下就熟悉起来。“我们听着孩子们通过‘你划我猜’游戏认真练习发音,那一刻我明白了语言的共通,让文化传承有了温度,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情景得以生动展现。”实践团学生张粲感叹道。

实践团学生在靖西市汉邦村开展推普活动。(邓本钟 摄影)

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的丹桂村绿树掩映,实践团师生与古河乡小学学生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推普活动。来自实践团的“大哥哥”“大姐姐”,手把手教小学生用毛笔及硬笔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两句话。不知不觉中,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的意识深入孩子们的心田。

“大哥哥”“大姐姐”教大化丹桂村的孩子写毛笔字。

走入谭湘光大师工作室,色彩鲜明、纹路精美的壮锦映入眼帘。今年已72岁的中国织锦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精神矍铄,与来访的实践团师生侃侃而谈。谭湘光与实践团师生分享了自己少年时学艺的缘由,并介绍了壮锦的几种独特样式。各式漂亮的图案,既富传统韵味,又含时尚气息,令实践团师生爱不释手。“年轻人要会变,我相信年轻人的思路广、脑筋活。”面对实践团年轻的面孔,谭湘光由衷地说道,“年轻人要敢于创新,这样才能让壮锦保持不衰的生命力。”

实践团师生访问谭湘光。

在横州茉莉花田里,实践团师生仔细观察茉莉花的生长情况,来到茉莉极萃园,数字茉莉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种植、交易、价格等全产业链数据。“通过数字化,我们实现了对茉莉花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追溯与精准管理,提升了产业效率和品牌价值。”园区负责人向师生们介绍。在馥郁的花海中,实践团师生化身“田间主播”,用普通话生动讲解横州茉莉花的特色,以及这“一朵花”如何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在大化七百弄鸡文化展示厅,实践团师生详细了解七百弄鸡品种形成、民俗文化以及产业发展情况。这一特色品牌,让群众的生活有了实在的指望。实践团师生随后走进广西汇君农牧有限公司七百弄鸡育种场,参观育种场、孵化场、防疫服务部、有机肥生产车间、冷链仓储与加工服务中心等,了解现代化育种的科学与高效。如今的养鸡场早已告别了脏、乱、臭的旧貌,当看到工人用机器为孵化出的小鸡打疫苗时,学生们纷纷感叹:“想不到这么科学,还帮小鸡打疫苗呢!”

实践团师生参观大化七百弄鸡文化展示厅。

无论是横州的茉莉花,还是大化的七百弄鸡,不同的产业发展途径演绎着相同的增收致富故事,实践团的师生也于书本外、山林间、泥土中深切感受到乡村巨变,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动。实践团教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姚远说:“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广西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这次带领学生奔赴民族地区、深入乡村基层,希望能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潘璇 苏明辰(实习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