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兴安盟: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绿色”发展 绘就“彩色”画卷 >> 正文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兴安盟: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绿色”发展 绘就“彩色”画卷

2024-06-29 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报道

编者按:

6月24日,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开展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民族画报网站开设“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专题专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角度、全方位报道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等地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深入报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色举措和典型事例,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全景展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今天,让我们跟随《民族画报》记者的镜头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兴安盟是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地,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成功实践地。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兴安盟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两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并被确定为内蒙古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试点。

兴安岭上的“红色之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兴安盟充分挖掘利用“一馆三址”等红色资源,精心组织开展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经历一次光辉岁月”、在五一会址“感受一次五一大会”、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旧址“聆听一次党中央的声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学、看、听、走”的过程中更加坚定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小小讲解员曲艺涵向观众讲解红色文化。

红色情景舞台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感人故事。

一面国旗,引领一个村庄的蝶变;一场仪式,凝聚一个村庄的人心。每逢重大节日,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的牧民们组成的巡防队都迎着朝阳、高唱国歌,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祖国北疆的边境线上。兴安盟通过广泛开展“抵边牧户升国旗”“我为祖国戍一天边”“我在北疆看日出”等活动,凝聚起边境地区干部群众“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的广泛共识。

蓝天下的草原巡防队。

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宽敞整洁的硬化路纵横交错,卫生室、超市、公交车站等配套设施齐全……漫步在城镇乡村,兴安盟各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呈现出宜居宜业、幸福美满的和谐画面,成为见证兴安人民奔向乡村振兴的最美风景。

大力推进团结戍边、保障稳边、基础固边、产业兴边“四边工程”,谋划实施76个重点项目,打造“一流边防线”,持续做好阿尔山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守祖国边疆、共创美好生活。全盟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达到26.07%和74.03%。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三北”工程建设,更多“绿色福利”惠及各族群众。

游客在科右前旗番茄公社体验摘葡萄。

阿尔山市内干净整洁,风光秀丽。

近年来,兴安盟承担起全国第一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任务,规划打造爱国线、团结线、感恩线、奋进线、文明线五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旅线路;举办亚洲大学生电影节、全国大学生草原文化旅游节、那达慕大会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文化旅游体验中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五一”期间,兴安盟共接待游客6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1亿元。

此外,兴安盟不断深化工作内涵,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深入实施“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率先启动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建设工作,制定“1+8”工作标准、达标举措和测评指标体系,在机关、学校、嘎查村等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八进”工作,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积极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到人民中间去——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月活动。

学生们在阿尔山国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国门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在三潭峡走过“同心桥”,一家亲手牵手,永远向前走;在石塘林古怪嶙峋的熔岩里找寻顽强的“团结树”“和睦树”……从社区街巷到田野乡间再到景区景点,一幅幅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的平安画卷正在兴安大地徐徐展开。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