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智能计算导师团队:筑牢智能之基 传承文化之火 >> 正文

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智能计算导师团队:筑牢智能之基 传承文化之火

2024-01-28 孙初锋 胡俊 王红娟 撰文

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智能计算导师团队自成立以来,深怀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心怀“国之大者”,致力于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保护紧密结合,开创语言智能新境界,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团队先后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和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度甘肃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等称号,这不仅是对我们导师团队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对我们多年来潜心教书育人、科研服务国家战略的肯定与认可。”团队负责人马宁说。

坚守初心使命,潜心教书育人

语言智能计算导师团队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西北、服务国家,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依托语言与文化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累计培养29名博士和229名硕士,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1届研究生与团队导师。

在教学中,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最新的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课程体系。编写《高级计算机网络》《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等教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田野调查,深入民族地区调研民族文化和语言实际应用情况,提升学生服务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参与“挑战杯”等各类学术科技竞赛,通过创新实验室和创业孵化器为学生实践创新搭建平台。

马宁(中)带领学生参加第八届“挑战杯”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团队成员以坚定的决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批批学生,引导学生守正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在推动民族语言智能处理技术的进步和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我们团队的老师学而不厌,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亦师亦友,如一座座指引航向的灯塔,我相信未来一定能像他们一样发光发热。”正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22级研究生曹亚茹说。

服务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攀高峰

经过多年的发展,团队现已形成一支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长期致力于语言与文化计算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在我国民族信息技术及应用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突破了一大批民族语在信息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中国民族信息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语言与文化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

团队创始人于洪志教授主持学术研讨。

依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完成的“一带一路”特色农产品多语言电子商务平台研究成果,解决了民族地区商贸交流中存在的语言障碍、信息服务不足和农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发布《兰州牛肉面大数据报告1.0》,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了兰州牛肉面市场的潜力和品牌影响力,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与甘肃省档案馆的合作项目,利用档案大数据分析共同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为历史档案的保存、整理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团队科研骨干开展学术研讨。

(图片由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提供)

潘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