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中华 > 苗绣: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 正文

苗绣: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2021-03-24 民族画报记者 李睿劼 撰文 滕俊 摄影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车间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习近平向村民详细询问制作工艺流程。他对大家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绣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形成了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

身着苗绣服装的苗族妇女。

传统的可以走向时尚,也可以成为脱贫致富的产业。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苗绣,不仅在贵州,在湖南、云南等地,也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贵州,“指尖技艺”形成“指尖经济”

贵州省,这个昔日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有923万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令人叹服的减贫奇迹。这奇迹背后,有一种力量来自妇女的“指尖”。

贵州省民族文化丰富,少数民族妇女们指尖藏有绝技,如何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2013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由贵州省妇联牵头,在全省推动实施“锦绣计划”,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巧手脱贫样本,既体现妇女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又促进经济发展、帮助妇女脱贫致富。

贵州省台江县“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的绣娘们。(“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 供图)

有“指尖国粹”之称的苗绣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是著名的“苗绣之乡”,有绣娘万余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70%。杭州市临安区与施秉县启动“把绣娘请回家”项目,开展了以苗绣为核心、电商为载体、基地建设为支撑的产销全覆盖的造血式精准扶贫模式。目前已引导500余名绣娘回乡就业,直接带动7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绣娘脱贫。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姊妹节”上展示的苗族绣品。

贵州省传统苗绣服饰展示。

龙禄颖是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一直以来,她除了精心研究传统的苗绣技艺,还尝试对苗绣进行开发与改进,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开发出一批批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丝巾、领带、围巾、苗族时装等手工苗绣。

贵州省铜仁学院龙智先老师向游客介绍苗绣承载的传统文化。

苗绣服装走上了国际舞台。(“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 供图)

龙禄颖还创办了妇女就业创业基地,专门组织一批下岗职工、农村妇女、社会女青年学习传承苗绣技艺。绣娘们农闲时也可以到公司领取样品在家刺绣,绣完后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几年间,公司先后在施秉县城关镇、双井镇、杨柳塘镇开展了48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妇女2400人次,带动1297名苗家农妇就业增收致富。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63户,一般农户247户,回收绣品27840件,发放绣品收购资金达1611.76万元,培训后户均增收2.77万元。

如今,传统刺绣工艺也借助现代技术得以批量生产。

湖南,苗绣品牌走上世界舞台

结识“山谷居民”要从2016年的夏天说起。2016年6月,国家民委举办了第一期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班。参加这次培训的大部分学员都来自民族地区基层,是从事文创产业的带头人,湘西山谷居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杰就是其中之一。

山谷居民公司的绣娘正在制作手工艺品。

湘西“山谷居民”在保持苗绣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把带有苗绣元素的传统绣品和织品带到人们的生活中。如今,“山谷居民”设立了3个手工苗绣基地——花垣县十八洞苗绣基地、凤凰县老家寨苗绣基地和吉首市坪朗苗绣基地,已经拥有员工70余人,设计研发人员12名,兼职绣娘、工匠300余名。公司开发的苗绣“绣连天”荣获2014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大赛大奖,被选为国礼馈赠给世界银行行长。

湖南省花垣县苗绣现场。

湖南花垣苗族赶秋节暨苗绣展示会上,苗绣绣娘展示作品。(赵利 摄影)

因苗绣产品闻名的老家寨,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佳乡村旅游示范村。

山谷居民公司的国礼产品。

2016年8月,“山谷居民”品牌参加了“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系列活动,其产品融合了苗绣元素与现代工艺,受到广泛关注。它繁复又精美的苗绣纹样,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引来无数法国民众驻足观赏和订购。

“山谷居民”把传统绣品织品融入人们生活中。

云南,一针一线“绣”出新生活

近年来,地处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积极发展刺绣产业,成立苗族刺绣协会,打造“企业+协会+订单+绣娘”的民族文化产业扶贫模式,在云南省特色小镇之一的滴水苗城内修建了绣梦博物馆,为绣娘们提供刺绣技能培训。

穿针引线中,一个个图案显现出来。(新华社记者 王安浩维 摄影)

苗绣——鲤鱼图。(民族画报资料)

杨朝珍、杨朝丽姐妹家住屏边苗族自治县白河镇桐子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幼学习刺绣的她们,如今不仅在绣梦博物馆里的苗绣扶贫车间找到了爱好刺绣的绣娘伙伴,还靠接刺绣订单补贴家用,用自己的一针一线“绣”出了幸福生活。

在位于屏边苗族自治县的绣梦博物馆内,姐姐杨朝珍(中)和妹妹杨朝丽(右)在与苗绣扶贫车间负责人陶琼莉交流。(新华社记者 王安浩维 摄影)

姐姐杨朝珍(右)和妹妹杨朝丽在一起刺绣。(新华社记者 王安浩维 摄影)

屏边苗族自治县的苗绣服饰。(民族画报资料)

2020年,云南省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的基础上,启动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加强扶贫产业长期培育和扶持,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屏边苗族自治县建成4个扶贫车间、8个绣娘工作站和20个家庭绣梦工坊,带动绣娘就业增收。

绣娘们在绣梦博物馆的苗绣扶贫车间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安浩维 摄影)

在习近平总书记为苗绣“点赞”的鼓舞下,苗绣产业从业者和刚刚脱贫的绣娘们信心满怀。她们说,苗绣绣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的美好生活,也将绣出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

(部分文字来源于新华社)

高莹  胡琪(见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