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中华 > 弘扬民族文化 助推文明创建 >> 正文

弘扬民族文化 助推文明创建

2021-04-01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滕俊 摄影报道

近日,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和省级媒体深入德宏州进行实地采访。民族画报网站开设“民族团结,德宏最美的风景”专题,深入挖掘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充分展示德宏边疆地区各族群众知党恩、颂党情、跟党走的精神面貌。

永和村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距梁河县城3公里,是一个阿昌族聚居村寨。该村着力打造“和谐文化”示范村亮点,将历史悠久且极富民族特色的阿昌族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走在村中,各家各户墙壁上反映阿昌族文化及民族发展变迁的一幅幅精美图画,成为村寨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中建有阿昌族阿露窝罗文化广场,专供群众休闲娱乐。村里古老神秘的纺织技术和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昌族群众在阿露窝罗文化广场跳起欢乐的舞蹈。

永和村挑选熟识创世史诗的党员、长者,以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等经典文学作品为重点,采取“专班传、专人研、日常讲”的方式,全面展现阿昌先人先辈坚韧不拔、不畏艰难、朴实勇敢、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村党支部牵头,培育“党员宣讲”骨干,运用史诗中展现的人性真、善、美,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史诗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还活用阿昌族火塘文化,将理论宣讲搬到群众家中、火塘边上,在传承阿昌族文化的同时,让男女老幼都能接受新思想的浸润,让思想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九保阿昌族乡党委书记梁昌才说。

《遮帕麻和遮咪麻》纪念宫。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曹明宽(左)和他的儿子曹德原展演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嘛与遮米嘛》。

乐观的阿昌人,把对生活的热爱和寄托化成歌、唱成诗,融进阿昌人的骨子里,山歌成了阿昌人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之一。永和村在全村范围内挑选能歌善言的党员、妇女,组建“阿昌山歌理论宣讲队”,把党的大政方针、重点热点、法律法规编写成朗朗上口的阿昌山歌,用传唱的方式让村规民约入脑入心。

省级“非遗”传承人张立旺展示阿昌族传统乐器——挪桥波罗。

围绕脱贫攻坚,永和村发挥阿昌妇女掌握传统手工织锦技艺的优势,女党员刘玉英牵头成立了永和阿昌族织锦专业合作社。采取“老帮幼”“强帮弱”“熟帮生”的方式,集中开展织锦技艺培训,传承阿昌族织锦,在织锦技艺、产品创新、销售方式上下功夫,打造民族品牌,用双手把阿昌文化织出幸福的模样。

正在织锦的阿昌族妇女们。

阿昌族织锦展馆。

全村呈现团结互助、勤劳致富、文化繁荣的良好氛围。

“通过传承发展民族文化、阿昌族群众之间增进了交流,凝聚了共识,全村呈现出团结互助、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以传承文化、致富增收、推动民风转变的目标。”梁河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杨艳告诉记者。“喜看稻热千里浪,家家户户谷满仓”“东塘荷花西塘藕,藕串荷花一塘青”“勤劳致富、优化环境、共创和谐”正是永和村当下的真实写照。

“阿昌山歌理论宣讲队”用山歌唱出党的好声音。

卢旭  胡琪(见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