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走出一条“菌”俏产业路 >> 正文

走出一条“菌”俏产业路

2022-09-30 蔡乾宇 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 滕俊 撰文摄影

八月的黔东大地,处处充满生机。位于梵净山西麓的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是一块红色之地,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在此会师,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贵州高原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木黄之名,从此载入史册。走进群山环抱的木黄镇凤仪村,一排排菌棚鳞次栉比,木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格外醒目。

一字排开的食用菌棒上长满了待采的黑木耳。

近年来,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充分利用梵净山良好的资源优势, 将食用菌与生态茶一并作为县域经济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全力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群众实现“致富梦”。2016年来,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按照国家级标准在木黄镇凤仪村建成集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育菌、智能化数据控制、菌种研发、菌农培训和产品展示等为一体的木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按照国家级标准规划的木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采用智能化分级筛选菌包。

种植食用菌让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以前一年种植一季,现在一年四季种植,品种多了,种植方式也不一样。”负责园区运营的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基地运营中心总经理方泽民介绍。随着科技力量的注入,梵天菌业公司建设的凤仪坝区打破传统的黑木耳栽培方式,推行露天地膜栽培、大棚地栽和吊袋栽培,不仅节约资源、提升品质,还提高了效益。“为了突破技术难题,我们积极推动建立院士科研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专家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围绕‘降成本、抗风险、增产值’目标,开展菌种研发、产品精深加工、废旧菌棒综合利用等科研工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还专门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让群众把致富技能握在手上。”方泽民说。

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基地运营中心总经理方泽民(左)指导村民采摘玉木耳。

木黄镇出产的食用菌受到专家好评。

如今,木黄镇通过“龙头企业+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上千户村民增收致富,年产食用菌1亿多棒、产值超亿元,产品还销售到日本和韩国。食用菌棒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钱串子”。智能化生产大棚内,数十名村民正在雪白的菌架间忙碌,将新鲜木耳采摘装筐,按小时获得劳务收入。“以前我在外面做水泥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上班地点也不固定。家里老人、小孩都没法照顾。”王金民告诉记者,“如今在食用菌加工厂上班,每天工作8小时,环境特别好,收入也不错。”

清点即将出口韩国的食用菌产品。

木黄镇充分利用梵天菌业有限公司龙头企业的优势,组织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园区就业、入园发展、异地发展、“特惠贷”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参与利润分红。通过龙头企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合作社交叉重叠利益联结,有效实现群众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顾客正在超市购买梵天菌业的产品。

种植食用菌让木黄人成功过上了产业兴、百姓富的美日子。未来,木黄镇将坚定不移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让“小木耳”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康梦婷 编辑 卢旭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