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贵州: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 正文

贵州: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2022-09-30 民族画报综合报道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贵州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抓好贯彻落实,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奋力谱写贵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举行赛龙舟活动。(骆绍勇 摄影)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着力把准政治方向

贵州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坚持一切从我国民族问题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振兴各民族。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确保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切实增强“五个认同”。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强大动力。

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政治责任。贵州省先后出台支持自治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69条政策措施、下放3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出台支持自治县和民族乡加快发展25条政策措施,出台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40条政策措施,项目、资金、政策等向民族地区倾斜。实施“两个优先”(优先建成小康社会、资金优先倾斜)发展战略,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方面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两项工作融合发展,实现“两不误”“双促进”。各地以争创全国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为目标,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坚持融入脱贫攻坚大局,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省9个市(州)中有7个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72个地方和单位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437个地方和单位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峰林怀抱中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纳灰布依族村寨。(张霆 摄影)

凯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雷山融入凯里“半小时经济圈”。(李雪 摄影)
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筹 着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民族地区摆脱贫困是全省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全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差别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深入实施“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程、“双培”行动计划等,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强化少数民族经济产业支撑,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少数民族人口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提升各族群众安全感。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民族地区实现各县至少有一所公立二级甲等医院,每个行政村均有标准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全部落实“三重医疗保障”,率先在全国建成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以民族地区为重点,实施危房改造行动,贫困群众居住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先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战行动等。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

如今的贵州特别是民族地区,“石旮旯”里长出了“摇钱树”,“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小辣椒变成了大产业、刺梨果变成了“致富果”,“滚山鸡”飞进了粤港澳大湾区,“跑山牛”跑进了“长三角”……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为各族群众带来“金山银山”。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充分利用贵州最为珍视的两个“宝贝”——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工程,全省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举办多彩贵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

丹寨县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重点企业——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图为工人在培养室检查中药苗。(芦晓娟 摄影)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白市镇双河村在当地农商银行的帮扶下发展葡萄种植业。(金可文 摄影)

位于盘州市的哒啦仙谷农业园是一个以休闲农业为主题,以创意农业为主基调,将科技、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的现代农业园区;是贵州省重点打造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和100个高效农业园区之一。(贵景网发 肖本归 摄影)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颁布《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大力实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工程、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计划、民族工艺人才、技术骨干和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培养等,推动民族节庆、民族服饰、民族传统手工艺等优秀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列入教学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位贵州儿女的心灵深处。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和多彩贵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进一步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助推“黔货出山”。命名724家少数民族手工艺传习所,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在全省50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命名省级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106所,“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约2000万元支持项目开展。支持省内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办好特色学科,开展贵州职业院校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学生技能大赛。成功举办两届多彩贵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通过传统与时尚、政府与市场、服饰与旅游相结合,推出了2000余套民族服饰设计作品,培养了一批民族服饰设计人才。

铜仁市碧江区农家书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谢强 摄影)

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各族少年。(芦晓娟 旷光彪 摄影)
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贵州省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方式载体,拓展工作领域,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效果。推动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和服务平台,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因地制宜、积极有序地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继续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以“帮搬迁、帮融入、帮就业、帮解困”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指导基层开展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坚持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活动,加强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着力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

贵州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来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防止发生损害民族团结的行为。坚持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坚决依法防范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切实维护全省民族领域和谐稳定。

贵州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奋力谱写贵州民族工作新篇章,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各族群众自发编排迎新春舞蹈。(吴宗贤 摄影)

(贵州省民宗委 供稿)

早蕾 编辑 卢旭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