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曲艺大师琶杰诞辰120周年暨扎鲁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举行
2022年8月15日至17日,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纪念曲艺大师琶杰诞辰120周年暨第三次扎鲁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与非遗传承人共百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政协主席刘勇、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格日勒图分别致辞,中央民族大学向大会主办方赠送书籍。
刘勇在致辞中表示,扎鲁特旗历史文化悠久,是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辽金时期重要的军事重镇,境内保存有众多的遗产古迹,赋予这块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里诞生了琶杰、毛依罕等世界著名的曲艺大师,流传着多部乌力格尔、好来宝经典曲目,被誉为“乌力格尔之乡”“民族曲艺之乡”“民族版画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近年来,扎鲁特旗以“建设文化强旗、打造文化高地”为奋斗目标,建成全国首家乌力格尔博物馆,全力打造乌力格尔、好来宝等文化品牌,有效提高了扎鲁特的知名度。
格日勒图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来以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搜集整理了2000余小时的科尔沁史诗、胡仁乌力格尔资料和1000多小时的科尔沁方言资料,出版科尔沁文化研究丛书、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建设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科尔沁文化发展传播基地、内蒙古非遗(民间文学、曲艺类)研究基地,为提升地方历史文化知名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乌云毕力格,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朝格吐,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杨玉成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宝音陶克陶教授五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作了主旨报告。
本次研讨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下的扎鲁特旗历史文化研讨”为主题,共收到关于《格斯(萨)尔》及琶杰研究、胡仁乌力格尔研究、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研究、历史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融合研究、文学研究领域的102篇学术论文,共有56名学者在现场分两组进行了研讨。

闭幕式上,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萨仁托雅、大连民族大学教授黑龙作学术总结。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