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中华 > 我们的节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用传统节日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 正文

我们的节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用传统节日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2022-06-24 民族画报记者 列来拉杜 撰文摄影

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积淀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据统计,作为世界上传统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有2000多个,其中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1200多个。这些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构筑起了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18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期间举办端午药市民俗风情暨药膳美食节。图为舞龙舞凤民俗表演。(中新社发 李结义 摄影)

2017年,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雪顿节、羌历年、火把节、三月三、六月会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共同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每当农历传统春节与藏历新年相继而至,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上的藏族同胞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用青稞酒、酥油茶等招待客人,祈福春节和藏历新年吉祥如意;夏天,生活在西南横断山脉的彝、白、纳西、傈僳、普米等民族在稻谷抽穗时节点燃火把庆祝火把节,三弦弹起来,调子唱起来,大家围起来,一起来跳笙,祈福五谷丰登;秋季,青稞成熟,雪域高原的人们期盼一年的雪顿节如期而至,晒大佛、赏民俗、齐聚餐、看赛马等传统活动精彩纷呈……这些独具魅力的各民族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在今天也成为了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生动写照。

随着春节、藏历新年的临近,西藏拉萨市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图为一对母子在布达拉宫前搭起的“欢度春节 藏历新年”大型装饰前拍照留念。(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影)
2018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在端午假期举办多彩纷呈的活动。图为织布技艺展示。(中新社发 李结义 摄影)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举办的传统节日六月会。(民族画报资料)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羌历新年上,开心过新年的羌族同胞。(中新社记者 李远梅 摄影)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在春节期间举办琵琶弹唱比赛。
拉萨雪顿节,文旅结合的靓丽名片

雪顿节一般在每年藏历的6月底7月初举办,为期7天,是藏族地区规模最大、活动最丰富的节日之一。在藏语里,“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因此雪顿节又叫“酸奶节”。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雪顿节同时又叫藏戏节、展佛节。2006年,雪顿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雪顿节上举行的马术表演。
雪顿节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图为正在拉萨市罗布林卡游览的游客。
雪顿节期间,来自西藏各地的群众前往拉萨市藏式风格园林罗布林卡。图为手提水壶、帐篷的藏族群众。
雪顿节期间,人们在拉萨市哲蚌寺等待观看展佛,这是雪顿节传承千年的习俗之一。

近年来,雪顿节已发展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旅游盛宴。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下,雪顿节在“传承展佛、藏戏汇演、游园传统”三大节日内容的基础上,与传统体育竞技、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招商引资、高峰论坛等相结合。在雪顿节期间,人们可以领略《赤美滚丹》《诺桑法王》等传统藏戏的魅力,还可以体验赛马、赛牦牛、马术等一系列民间竞技比赛,以及锅庄舞、传统服饰展示等文化活动和商品交易会。

2021年,拉萨雪顿节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招商引资活动,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节促发展,成为展现西藏独特风情、宣传西藏人文景观、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来拉萨旅游参观、投资兴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文旅结合的雪顿节,让古老的节日带着雪域高原的泥土芳香,走进大众视野,成为西藏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

火把节,东方狂欢的盛会

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火把节,主要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彝、白、纳西、傈僳、普米、拉祜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各民族火把节举行的具体时间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在农历六月下旬。2006年,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的火把节创下10万人手持火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火把节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凉山彝族火把节选美活动中的获奖选手。
凉山彝族火把节赛马场上,选手们的角逐十分激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办的彝族火把节上,人们跳起“朵洛荷”(彝族民间舞蹈,意为火把节之舞)。

凉山彝族火把节,每年历时3天。节日当天,姑娘们身着百褶裙,头戴高盘帽,行走在山间田野,款款走向火把节的选美场;斗鸡、斗牛、摔跤、赛马、射箭……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民俗竞技活动同时上演;夜幕降临,点燃火把,熊熊的火焰直冲天空,漫山遍野都被火光照亮,男女老幼欢快地跳起彝族达体舞,尽情狂欢到天亮。

2019年7月,凉山州民族文化艺术节、凉山彝族传统火把节暨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在西昌市举行。火把节狂欢现场通过5G网络向全国直播盛况。火把节期间除了开展火把狂欢、彝族传统选美比赛,还举办了荧光夜跑、邛海开海节、群星演唱会、彝族服饰文化展、西昌古城文化节、全国桨板锦标赛等系列活动,为游客呈现出一场文旅结合的盛宴,为传统的节日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三月街,一街赶千年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老百姓对“大理三月街”的说法。“大理三月街”始于祭祀活动,传承千年,现已发展为物资交流、举办群众性文娱活动的盛会。每年农历3月中旬举行,为期3至5天的“大理三月街”在大理市城西举行,成为当地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1991年,“大理三月街”被确定为大理市的法定节日;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理三月街”期间对唱的白族青年男女。

每逢“大理三月街”,汉、白、彝、回、傈僳、纳西、藏等各族群众聚集在苍山脚下的广场,进行商品交易。街上人头攒动,商贸云集,货物琳琅满目。药材交易是“大理三月街”自古以来的一大特色,这一商贸活动为远近各地的群众提供了丰富的药源,其交易的药材量大且种类繁多,为滇西之最。

大理三月街”市场上出售的药材种类繁多。
“大理三月街”上对唱情歌的人们。
“大理三月街”节日里,在大理古城游玩的游客。
“大理三月街”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

近年来,每年前来参加“大理三月街”的人数达上百万人次,他们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还有来自英、美、德、日、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十多个国家的客人、商家。2021年的“大理三月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大理州12个县市、250多家商户齐聚商业街,线上展示产品3000余种,直播点击量达到1070万人次。商户们通过网络平台集中展示产品,进行多渠道销售,取得了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大理三月街”规模盛大的经贸交流、文化交流活动,连接着我国西南省区乃至东南亚地区,对促进地区交流,增进睦邻友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结语:“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栏目自2019年开设,已刊载11期,内容涵盖这条走廊上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多样的文化氛围、富集的文化资源,集中展现出走廊上各族群众携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风貌。受到读者关注和喜爱,本期以《我们的节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用传统节日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作为栏目的结束篇。希望读者在感受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上各民族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同时,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犹如主干与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各民族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将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越来越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必将越来越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必将牢不可破。这是我们开设此栏目的初心。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彝族火把节上,各村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活动现场。(视觉中国 供图)

石薇  高莹  编辑  卢旭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