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今日勒布沟 >> 正文

今日勒布沟

2022-06-23 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撰文摄影

从海拔4300米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城向南勒布沟出发,海拔逐渐变低,植被也愈发茂密。勒布沟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四季常青,平均海拔2500米,“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茂密的原始森林、吞珠吐玉的流泉飞瀑、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镶嵌林中的天然牧场、众多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了勒布沟绝美的原生态风光。

           
勒布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气候宜人。

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勒布沟的4个门巴族乡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错那县通过在勒布沟的麻麻门巴族乡、勒门巴族乡等地打造生态文明小康村,以“门巴特色文化游”和“魅力边境游”为主要内容,打造“距首府最近的天然氧吧”“仓央嘉措故居”等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百姓纷纷吃上“生态旅游饭”。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青砖红瓦的门巴族民居与周围青山绿水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旧址。
始建于15世纪中期的仓央嘉措行宫——麻玛拉康。

在麻麻乡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麻麻村村民卓玛刚刚送走两位从成都来的客人,便麻利打扫卫生,更换床上用品。卓玛的农家乐临街而设,出门就是村里的小广场。每到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村里门巴族、藏族的男女老少就会聚集在广场上,闲聊或是打球,而卓玛则会加入到围着篝火跳锅庄舞的队伍中。

西藏自治区首批2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示范点之一的麻麻乡麻麻村。

“15年前,我刚来麻麻村时,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我们一家四口就挤在一个三面是土墙的平房里,每过一年就要换一次房顶。”如今,卓玛是一家农家乐的老板,拥有一座三层小楼,一层是小卖部兼餐馆,二、三层是客房,可容纳15位客人入住。勒布沟的旅游旺季多集中在5-10月,一年下来,光是住宿收入,就能达到10万元左右。

卓玛正在整理农家乐客房。

麻麻乡依托边境小康示范村的有利资源实现了水、电、路、讯、网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麻麻乡群众的人居环境,群众积极参与到旅游服务行业,收入得到了大幅增长,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成功实现产业转型。

门巴族群众编织民族手工艺品——莲花坐垫。

除了麻麻乡,勒布沟里还分布着勒门巴族乡、贡日门巴族乡和吉巴门巴族乡。勒门巴族乡(简称勒乡)位于错那县西南部,南与印度接壤,西与不丹毗邻,是全国主要边境乡镇之一。“你

来得正是时候,现在勒乡刚进入旅游季节,七八月可能会一房难求。”错那县政协副主席、勒乡乡长普巴对记者说。在麻麻乡至勒乡公路旁边的岗亭瀑布,记者遇到了上海游客潘芳。潘芳说,这是她第三次来西藏,之前去过拉萨和林芝,这是第一次到勒布沟。“勒布沟的景色太美了,而且天气好,随手拍出来的照片都是大片。”潘芳说道。

岗亭瀑布。

与麻麻乡仅有20分钟车程的勒乡勒村,是又一个靠发展生态旅游富起来的边境小康村。

2015年,勒乡入选全区首批2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示范点之一。2019年2月,勒乡举行特色小城镇搬迁入住仪式。截至目前,已有22户群众开始用自家新房经营起农家乐。

“我们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保存完好的门巴族传统文化和独特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勒乡勒村村民达瓦说。达瓦和家人经营着一家拥有8间客房的农家乐,也承包了邻居次仁罗布的旅馆,总经营面积达400多平方米。为此,女儿维色参加了山南市为期45天的厨师培训,希望再提升农家乐的餐饮服务水平。走在勒布沟风景区的街道上,农家乐、饭馆、宾馆、茶馆、商店等鳞次栉比,青砖红瓦与周围青山绿水浑然一体,风景美不胜收。

山南门巴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村民生产加工门巴族木碗。

除发展乡村旅游,勒乡还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村民增收。近年来,勒乡充分发挥适宜高山茶树生长的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

2011年8月,勒乡成立了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由100位农牧民组成,主要经营茶叶种植、清茶加工、嫩茶加工以及销售。2016年,邀请安徽省的专家来勒乡培训技术人员,使茶园向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采摘方向发展。如今,勒乡的“勒仓莲”品牌新推出的红茶、绿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大叶茶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勒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茶农正在采茶。

“目前,我们乡有760亩茶园,54户132人从中受益,仅靠茶叶合作社一项产业,全乡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我们将在茶田改造、厂房改造、增加品种等方面继续努力,加快向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采摘方向发展步伐。”普巴乡长说。

普巴乡长和妻子次达曲宗都喜欢种植花草。

在勒布沟,每个农牧民都是巡边员、护林员,大家齐心协力守护着这片神圣国土和绿水青山,靠着党的好政策和勤劳的双手,不断开创着美好生活。

 早蕾  编辑 卢旭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