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我的家乡“屈原故里”宜昌新貌 >> 正文

我的家乡“屈原故里”宜昌新貌

2022-06-23 郭靖雯 撰文摄影

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宜昌,我的家乡,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钢琴之城”“屈原故里”……一个个代名词展现了这座城的特色与魅力,家乡的发展也给予了我更多的机遇。

宜昌市多措并举留住蓝天白云。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浩荡的长江为宜昌发展带来了一次次历史性机遇。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宜昌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宜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作为大学生的我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三峡蚁工”志愿者,到长江岸边捡拾垃圾、巡查废水排放……如今回想,3年志愿者的经历,使我深深懂得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责任与使命。

江滩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修复长江生态,筑牢三峡生态安全屏障,那一个个冒着滚滚黑烟的化工厂的烟囱倒下了,那片永远灰蒙蒙的天空重现了蓝天白云,那不时散落着垃圾的江滩变成了美丽的公园,江中常常能捕捉到江豚嬉戏的身影……几经蝶变,宜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中华鲟是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其保护广受海内外关注。图为长江中华鲟放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文化在宜昌起源发展。很难想象在十几年前,作为屈原故乡的宜昌却很难找到屈原文化的痕迹,唯有那座破败的屈原祠向世人证明着这里曾是屈原的故土。为弘扬屈原文化,厚植城市精神,让人们感受屈原文化带来的精神力量,我积极参与屈原经典宣传活动,走进社区,向市民诵读经典;走进屈原祠,从历史文物中跨越千年对话屈原。如今,宜昌的街头巷尾、学校、公园都能浸润着屈原文化,宜昌人也可随口来几句《离骚》《橘颂》……

屈原高洁、忠贞、爱国爱民,坚持理想……这些精神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宜昌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在新征程上,宜昌把深入发掘土家族文化、巴楚文化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宜昌作为内陆地区,曾经是闭塞的江边小城,街上遇到几位外国游客已是罕见。今天的宜昌通过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创建世界旅游名城,积极向世界展示自己。宜昌的包容,让我真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宜昌的开放,为我打开了视野,开阔了思维,这是新时代的发展带给我们青年的时代红利。

土家族巴山舞。(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作为宜昌人,我感恩家乡的养育,作为大学生,我感恩新时代给予我不断提升自我的机遇。我想用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作为对家乡的“真情告白”。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105班学生)

早蕾  编辑 卢旭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