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种进孩子心田 >> 正文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种进孩子心田

2022-03-31 成都市第三中学 供稿

成都市第三中学自2010年以来,累计招收四川省民族地区的学生1385名,帮助1032名少数民族学生圆梦大学,其中,70%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民族地区工作。学校为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跨越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在校少数民族师生362名,占学校师生总人数的20%。近年来,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教育工作,先后被评为教育部“人美美育学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

成都市第三中学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运动会。

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分享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第二课堂”。学校结合多民族生源的实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了涵盖传统文化、趣味创作、艺术涵养、体育运动、国际交流共5类21门的校本课程。古朴典雅的书法教室,包罗万象的传统美术室,融合广播体操、藏族羌族彝族舞蹈元素和运动元素的特色课间操,校园运动会,校外写生实践,藏族和彝族年节庆……会唱一首民歌、会跳一段民族舞蹈、会讲一则民族团结故事已成为成都市第三中学每个学子的基本素养。各民族文化生动有趣地在第二课堂交相辉映,让师生充分领略中华文化的精彩和博大。

成都市第三中学与社区共同举办民族团结主题文体活动。

学校开设书法教室,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老师专业的指导。

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学校采取“干部到班、教师定人”的方式,重叠“教师、朋友、父母”三种角色,在关心学习、关怀生活、关注思想上着力,通过生活上细心照料、生病时爱心陪护等方式,用父母般的呵护、朋友般的真诚构筑起情感的基石。每年坚持举办一次远赴民族地区的“帐篷家长会”,走访了解学生家庭及生活情况,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学校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大力培养民族地区“双语”兼通的复合型人才。与周边高校签订“精准助学志愿服务”合作协议,百余名高校学生与民族地区学生建立帮扶对子。发动爱心人士开展帮扶行动,募集助学资金及物资30余万元,用爱心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一堂堂特殊的家长会、一个个帮扶对子、一份份爱心传递,汇聚起了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合力。

定期组织学校老师到民族地区开展家访。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成都市第三中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方面。语文教学中,在鉴赏诗词文赋时,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悟中华文化之美,激发情感共鸣、升华崇敬之心。政治学科教学中,编演《模拟法庭》情景剧,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增强法治意识。音乐、美术等学科中,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内容引入课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在德育课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学生讲解员向同学宣讲党的民族政策。

各族师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历史发声 缅怀先烈”主题研学活动。

在成都市第三中学,镌刻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石格外引人注目,这也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在这里,每一朵民族团结的花儿都得到了尽情绽放,师生用真心真情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这样深深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李琳 编辑 潘璇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