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成都:打造品牌亮点工程 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 正文

成都:打造品牌亮点工程 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03-31 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供稿

厚载4500年城市文明的成都,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相互交融的典范地区。现代的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是地处我国西部的超大城市,更是西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城市。成都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截至2021年,成都市少数民族户籍人口已达21.85万人,外地来蓉少数民族人员30.10万人。成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相聚在这里的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交往交流交融之歌。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地处川西咽喉,是四川省、成都市民族工作重点区(市)县和第四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何勃 摄影)
聚焦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冬日的寒风有些刺骨,正在成都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参观学习的一群中学生却热情高涨。这里是成都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自2021年8月以来,接待了来自学校、机关和企业等学习参观团体。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成华区院山社区、邛崃市南宝山镇直台村等地也相继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在各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成都市民族工作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打造民族工作品牌项目和亮点工程。

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引导青少年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打造宣传教育平台的同时,成都市还注重浸润式宣传,制作《成都各民族和谐温馨家园》《蓉城一家亲·共筑中国梦》等5部公益宣传片,举办“蓉城一家亲——讲好民族团结成都故事”“蓉城一家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编发《少数民族服务指南》《民族团结成都故事集》等宣传资料2万余册,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人人谈”专栏,大力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积极营造“人人珍惜民族团结、人人爱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充分凝聚“蓉城一家亲·共筑中国梦”的城市共识。

增进文化认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沙朗跳起来、米酒端起来、羊皮鼓敲起来……在邛崃直台羌寨里,鼓声点点、羌笛悠扬,羌族沙朗、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刺绣、羌笛等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让人目不暇接。来自资阳的游客李欢说:“没想到在邛崃还能感受到这么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真是意外之喜。”“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沙朗”“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刺绣”“羌年”“羌族口弦演奏与制作技艺”都是成都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成都邛崃南宝山镇直台村、木梯村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受灾羌族群众易地集中安置点。为帮助羌族群众全面融入到成都这个大家庭里,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成都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两村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海拨高、夏季凉爽的自然条件,挖掘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先后开办了农家乐190余家。“跳沙朗、听羌笛、住羌家、喝咂酒、品羌食”的自驾游模式在当地已具雏形。

2021年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落户直台村、木梯村,直台村和木梯村不仅成为少数民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活力平台,更成为人人珍惜民族团结、人人争创民族团结的示范村。

各族居民共同参与绿化美化家园活动。

除了打造集高山生态游、羌俗风情游为一体的新羌寨,成都市每年还举办藏历新年、羌历新年、彝族新年和那达慕、颁金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建成“蓉城一家亲”主题公园广场3个、“社区民族文化之家”20个和“成阿0公里”“茶马古道市集”等民族团结文化地标,扶持唐卡绘画艺术交流中心、羌绣传习所等非遗项目培训推广中心,充分彰显了城市多彩文化之美,使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语言通,人心通。成都市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培训基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来蓉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常态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更快融入城市生活。2021年7月,金牛区银沙社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上的新疆籍学员苏莱曼在网上看到河南遭遇罕见强降雨天气,造成了河南1331多万人受灾,焦急万分。得知暴雨中许多食物都无法食用后,他第一时间与班上的同学图尔贡、阿巴拜克热、麦麦提商量,把充饥又耐储存的5000个爱心烤馕送到了河南受灾群众手中。

成都市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培训基地。
创新示范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成都市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一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民族团结之花在蓉城大地竞相开放。

最近,在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又迎来一批新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等民族,在这里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拉孟老师学习唐卡的绘画技艺。成立于2014年的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使用吉福社区免费提供的教学场地,几年时间,已经有近1400名学员在这里学有所成,他们中100余人已被认证为省级和州级唐卡绘画技艺传承人。

位于成都市西南的吉福社区有汉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羌族等18个民族居民2.3万余人。围绕各族群众需求,社区以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为纽带,建立起民族文化之家,为辖区各族群众相互交流、共同活动搭建平台。

武侯区吉福社区举办“仲夏邻里节暨民族一家亲”活动。

“进社区”是成都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中的“一进”。成都市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建设统领民族工作,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工作格局,将工作创新推进到飞地园区和两新组织,建立了“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民族工作亲情服务团”等品牌项目。

天府新区广都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剪纸活动。

成都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城市注入了新内涵,增加了新亮点。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73个。2020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成都举行,一个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典型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成都作出的积极探索获得与会代表充分认可。

打造社区样板,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互嵌式社区

都江堰市银杏街道朝阳社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工作室里,大家正在赶制一批围巾,作为社区“敬老爱老模范先进个人”的奖品。工作室里陈列了各式各样的民族手工艺品。“这些都是社区各族群众一起做的。”朝阳社区党委委员郑晨曦介绍,朝阳社区有汉族、回族、藏族、苗族、布依族、满族、羌族等居民1279人,是典型的各民族共居城市社区。社区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示范社区建设中,全力推行“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管理,坚持社团、社工、社区“三社”联动,积极构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专业社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为各族群众建立了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特别是加深了各民族对彼此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相互认识、相互了解,促进了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帮助,增强了各族群众的社区归属感。

都江堰市朝阳社区举办美食共享活动。
深化基层治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7年,成都市为顺应城市发展和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居民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在市委专门设立一个负责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改革工作的职能部门——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通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社区小切口,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探索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链接融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共建共治、和谐发展”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全市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创新治理带来的红利和实惠,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构建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成都市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和社区事项清单,形成党建全面引领、社区主动对接、居民有效自治、社会协同参与、法治充分保障的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两标准一平台多站点”工作模式,出台《关于开展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开展新时代社区民族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建设成都民族宗教数据信息系统,设立基层“一站式”服务机构519个,细化具体工作任务和标准,注重工作量化,强调标准化和品牌化,实现服务均等化和个性化,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可操作性,充分保障了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社区发展治理新模式。成都市强化社区治理与社会治理融合链接,建立自下而上的依法调处涉民族因素案事件“全链条”体系和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小矛盾不出小区、大矛盾不出社区,形成了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全市涉民族因素案事件逐年减少。

协同区域合作,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

成都勇担四川省“主干城市”责任,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助力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迈向现代化,让各族群众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做好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对口支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制定《成都市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受援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促进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成都力量。截至2021年,成都市累计投入资金36.59亿元、选派干部人才8000余人次支援阿坝州和甘孜州,助推19个县(市)脱贫摘帽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2021至2025年计划完成财政资金援助22.6亿元,实施项目援助1200个,选派各类干部人才三批次共1400余名挂职援助,帮助培训培养各类干部人才不少于5万人次。

共建民族地区飞地工业园区。高标准建设成阿、成甘飞地工业园区,高质量培育产业生态链,不断推动园区承载能力和经济效益提升,使园区真正成为支持民族地区工业产业异地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成为民族地区群众城市就业和促进各族群众和谐共融的重要平台。

成阿工业园区招商中心。

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凝聚了磅礴力量。新征程上,成都市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动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全市各族群众,辐射引领西部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成都各族群众用心浇灌的团结之花,吐露芬芳,结出硕果。

早蕾 编辑 潘璇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