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国边疆 > 致敬“帕米尔高原雄鹰”拉齐尼·巴依卡 >> 正文

致敬“帕米尔高原雄鹰”拉齐尼·巴依卡

2021-03-04 民族画报综合报道

2021年1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塔吉克族)勇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年仅41岁。

当日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校园人工湖边传来了哭喊求助:“来人啊!救救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直冲湖面,伸手去拉落水儿童。就在大手小手触碰的瞬间,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寒冬刺骨的湖水瞬间吞噬拉齐尼·巴依卡的体温,但他还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孩子托举起来,交给了同来营救的校友和路人。

10多分钟过去了,孩子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

拉齐尼·巴依卡。
一家三代的爱国戍边情

1979年4月,拉齐尼·巴依卡出生在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个牧民家庭。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个普通的牧民家庭里产生了三位优秀的护边员,他们分别是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还有拉齐尼·巴依卡本人。

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红旗拉甫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塔什库尔干县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愿成为第一位当地的义务向导员,和边防军人一起巡逻护边。1972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接过父亲手中的向导接力棒,从青丝干到了白发,把人生最激情飞扬的40年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帕米尔高原千里边防线。

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左)与边防战士在一起。(拉齐尼·巴依卡 生前供图)

拉齐尼·巴依卡(左一)骑着自家的牦牛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拉齐尼·巴依卡 生前供图)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度。在这条边境线上,有一条被老百姓称为“死亡之谷”的地段——吾甫浪沟。要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中做义务向导,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父亲还有他本人必须对塔什库尔干边境线上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了如指掌。他们每次外出巡逻前,都先认真勘查地形,做足准备工作,并在途中留意周围环境,时刻保障着巡逻队员的安全,多次挽救了巡逻战士的生命。

拉齐尼·巴依卡的母亲因身患重病离开人世时,他和父亲都在外执行任务,没能在家中陪伴守候。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为守边戍边付出的不仅是未能在亲人身边的长久陪伴,而且先后损失了10余头牦牛。当部队和地方领导提出给他一些经济补偿时,他父亲严肃地说:“巡逻是国家的事情,也是牧民的责任。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红色的家庭培养出了红色的种子。拉齐尼·巴依卡从小就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树立了正确的国家观和心系人民的朴素情怀。2004年,他从部队退伍回家后,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对他说:“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正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拉齐尼·巴依卡才一步一步成长为帕米尔高原上红其拉甫的第三代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卡(右)与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天安门城楼前合影。(拉齐尼·巴依卡 生前供图)

拉齐尼·巴依卡(左)与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右)拿着爷爷年轻时巡逻的照片。(早蕾 摄影)

拉齐尼·巴依卡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接受民族画报社记者采访。(列来拉杜 摄影)

拉齐尼·巴依卡带队在边境巡逻。(早蕾 摄影)

近年来,他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的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10月,拉齐尼·巴依卡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拉齐尼·巴依卡作为少数民族优秀代表,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国庆升旗仪式。

难舍亲人拉齐尼·巴依卡

松涛啜泣,苍天呜咽。噩耗传来,社会各界扼腕痛惜。大家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定格四十一帕米尔雄鹰远去,结缘五十八参观团音容犹存”,同行参加2018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霍晓光为拉齐尼·巴依卡送上了挽联。

拉齐尼·巴依卡(左)在天安门广场。(高尚 摄影)

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与全国道德模范尤良英在会议期间交流学习。(列来拉杜 摄影)

拉齐尼·巴依卡在联欢会上表演塔吉克族鹰舞。(高尚 摄影)

拉齐尼·巴依卡(左三)和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部分成员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参观学习。(其力木格 摄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宗委干部郁丽都斯回忆起拉齐尼·巴依卡在参观团的表现时这样说:“他为人谦逊、待人真诚、喜欢跳舞,参观途中,在车上总是唱唱跳跳逗大家开心。在参观期间每次转站上下车时,他总是最后一个上,最先跳下车,主动帮大家搬运行李,甚至钻进大巴车行李仓,把行李一件一件地为大家往外搬,毫无怨言。有一天,他对我说:‘我在参观团里交了一个好哥们,他 和我一样喜欢交朋友,因为汉语水平有限我没有太听懂他是哪个民族,妹妹你帮我看看。’我翻看当时的手册后知道,拉齐尼哥哥的 这位好哥们是基诺族的杰布鲁。杰布鲁在途中接受广播电台采访时 专门提到过与拉齐尼哥哥的友谊,我当时还提醒他说,哥哥快听, 你的好哥们在广播里提到你了,他特别开心。”

参观团结束后,杰布鲁也很思念参观团大家庭的朋友们,他 把照片挂在自家窗前,向前来到访的朋友们提起拉齐尼·巴依卡这 些参观团的好朋友。得知拉齐尼·巴依卡的离世,杰布鲁久久不能 相信这是真的。他说:“我们在四川参观,第一次零距离交流。一 个可以用心交一辈子朋友的兄弟!一个可以完全释放自己心胸想法 的朋友,一个体格不大心能包容大爱的拉齐尼,不是因为我们俩皮肤一样黑才称兄道弟,而是一面之交流,你给了我足够的理由、值得用心交的兄弟朋友,一个寡言少语、憨厚老实,心里装满了爱、独具舞蹈天赋的拉齐尼,一个凡事都小心从容、没有任何所求的兄弟,从那时刻我们就约好,一定要常来往。”

来自云南省香格里拉的参观团成员杨志军回忆道:“记得英雄兄弟开朗阳光,满脸笑容,是个热心耿直的汉子。他很健谈,对党和祖国还有人民解放军充满着真挚的感情。还记得我们到石家庄那天,他主动到我的房间聊天,激动地回忆起他在部队时的往事。其间还即兴给我们表演了一段塔吉克族的传统舞蹈鹰舞。”

“参观团结束后,我们回到各自的城市,他常在微信里问候大家,我们就会用他在旅途中教给我的塔吉克族问候语互相问候。记得有一次,他晚上发来语音:‘妹妹,你知道我现在在哪里吗? 我在雪山顶上和边防武警巡逻,下不去了就准备在山上过夜,好冷 啊!’”郁丽都斯回忆说。

是战士,也是诗人

拉齐尼·巴依卡是战士,也是诗人。他常说:“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他的家国情怀缘起,可以用他前不久在朋友圈中写的一首小诗来印证:

《南湖》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
在晨曦中,我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
他怀着一颗雄鹰般警惕的心,
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
祖父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
我的父亲巴依卡又继承他的遗愿。
我们军民一家亲,扎根边疆,
保卫祖国是神圣义务也是心愿。
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
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这首诗诠释了拉齐尼·巴依卡守边戍边、保家卫国的情怀。在他16年的巡边过程中,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山里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大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巡逻一次需要一个星期,遇上差天气时,最起码半个月以上。”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描述巡边工作时这样说。

吾甫浪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骑牦牛巡逻。(孙进军 摄影)

拉齐尼·巴依卡家里陈列了许多戍边照片和荣誉证书。(早蕾 摄影)

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卡和巡逻战士们一起在吾甫浪沟巡逻时,突遇暴雪,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的冰雪还在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巴依卡高喊:“大家都不要动!”他自己却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次他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了3个小时才转危为安。痊愈后不久,拉齐尼·巴依卡又骑上牦牛去巡逻。

拉齐尼·巴依卡带着巡逻队在国门前巡逻。(早蕾 摄影)

拉齐尼·巴依卡走了,没想到,他战胜了雪山顶上的刺骨的寒冷却败给了城里冰冷湖水。在送别“帕米尔高原雄鹰”的路上,大家送上了他最喜欢的诗与歌:

沉默寡言干实事,热爱祖国心无私。三代坚守边防线,保家卫国英雄史。

生而平凡亦不凡,举家甘愿守边防;心地善良亦无私,舍己救人忘生死;塔吉克雄鹰虽远去,英雄事迹传千古。

向“帕米尔高原雄鹰”拉齐尼·巴依卡致敬!

这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拉齐尼·巴依卡,这位“帕米尔高原雄鹰”永远翱翔在了祖国边境的群山之巅。(孙进军 摄影)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民族画报资料)

早蕾 高莹 编辑 胡琪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