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丨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丨党史学习教育

2021-12-21 来源:中国民族报

75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险进入陕甘宁边区,记录了我党领导人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讲述的红军故事、苏区故事、长征故事。他在此基础上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将中国红色革命故事传播到世界,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典范。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回顾百年党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长征途中,宣示“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毛泽东与回族群众“单家集夜话”,促膝长谈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号召“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派出中央访问团深入民族地区宣讲政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脍炙人口的话语传遍大江南北,深入人心。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最大限度凝聚起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必须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总结好、讲清楚我们党百年来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使各族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挖掘、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阐释好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创新载体,拓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空间。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拓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空间,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把互联网空间建设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平台,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桥梁在凝聚人心、增进认同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涉民族外宣工作中,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中国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显著优势讲清楚、讲明白。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全覆盖。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结合起来,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特别要引导年轻一代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加强团结互助,共促繁荣发展。

胡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