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国边疆 > 边境团场齐发展 兴边富民长久安 >> 正文

边境团场齐发展 兴边富民长久安

2020-11-02 民族画报综合报道

兵团第九师一六八团七连着力打造的油菜花旅游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汇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为兵团事业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特别是所有边境团场2009年被纳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扶持范围以来,兵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宗旨目标,有力地促进了边境团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4年成立,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4个地州市、59个县市内,有14个师(10个市)、179个团场,大多分布在沿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和2019公里的边境沿线上。兵团总人口310.56万人,其中包括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满等37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47.62万人。58个边境团场(其中11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接壤,人口48.11万人。

川流不息的,是时间之河,绵延不绝的,是奋进之路。一代代承担着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兵团人,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在为促进边境团场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阔步前行。

巩固西北边防 促进地方发展

兵团有辽阔的草原、绵延的山脉、美丽的湖泊、浩瀚的大漠以及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各族人民在这里汇聚、交往交流交融。长期以来,兵团各族群众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对稳疆、兴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兵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同心同德,共爱一片疆土,共护一面国旗。

热爱新疆、守边固边,从娃娃抓起。

近年来,兵地融合发展的模式在新疆全面加强,形成了党政军警兵民“六位一体”的边境联管联控体系。兵团深入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实行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管理新机制,既稳定了民兵队伍,又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群众守边固防的信心决心。

7月的中哈边境萨尔布拉克草原杂草丛生,蚊虫肆虐,气温最高时可达40多摄氏度。年过七旬的老兵魏德友在这里一边放牧,一边沿边境线巡逻,每天步行10个小时,行程达10公里以上。1964年年初,魏德友响应党中央号召,从北京来到塔城地区,成为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的一名“新兵”。萨尔布拉克,哈萨克语意为“盐泉”,因为土地盐碱化严重,这里曾经寸草不生。但是,兵团人有令必行,当年,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荒滩,全连男女老少齐上阵,抡起铁镐、铁锹,开荒、种树、掏地窝子。“那时,我一天靠着两个黑面馒头,能开一亩多地或挖二三十个树坑。”魏德友笑着说,“大家手上的茧结了一层又一层,有的拳头都握不紧,但个个斗志昂扬。”兵团人的到来,让沉寂多年的“盐泉”开始有了庄稼地、林带、草场,草原变得热闹起来。自2014年7月起,吉也克镇边防派出所聘请魏德友和他的妻子为护边员,每月给夫妻俩发放补贴。

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的小白杨哨所。

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守边半个多世纪的魏德友老人在升国旗。

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的马军武坚守戍边,每天擦拭32号界碑。

 “现在护边员的生活条件和待遇越来越好了。”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二连党支部书记胡廷会说,“从2016年开始,团场给在山上放牧的牧工建起了休息房,有电有水,还能做饭,补贴也从原来的每月数百元增加到了数千元。近年来,托云牧场二连定期组织连队牧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家的交流能力渐渐提高。可以说,这一代的护边员,掌握了很多新知识,感受着连队的新变化。”

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二连边境线上流动的界碑——护边员坚守边境一线。

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二连护边员骑摩托车巡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逐年提高各师各团场护边员的生活补助,让护边员队伍稳定且运转有序,边境团场职工群众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进一步强化,“兵”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军”的属性逐步彰显。截至2018年底,兵团58个边境团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09亿元,较2012年增长1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712.8元,较2012年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0.95亿元,较2012年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8亿元,较2012年增长305%;边境师团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改善基础设施 提升开放水平

截至2019年底,兵团阶段性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惠及群众28.27万户;支持路网建设1200公里;妥善解决了30万余居民、5万余名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发展节水灌溉,灌溉面积达267万亩,边境团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30万人。一大批交通、农田、水利、住房改造等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边境团场的基础设施条件。

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三场槽子供水改造项目,让牧民饮用自来水更便捷。

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的兴边富民项目——防风治沙生态林。

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的维吾尔族群众喜迁北京援疆新楼房。

兵团第十师一八三团中学的学生奔跑在新建的绿茵场上。

兵团第五师位于天山北麓西段,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这里居住有汉、蒙古、维吾尔等32个民族。近年来,第五师投入兴边富民行动资金1.85亿元,实施惠民项目39个,项目涉及特色种植和养殖业、饮用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各族职工群众6.3万人,全面提升了边境团场的综合实力、维稳戍边能力和各族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在“色素菊花之乡”——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人们忙着采摘菊花。

兵团第五师八十一团为职工建设的“兴边富民”楼房新居。

“大家的帮助让我在脱贫增收致富的路上没掉队,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八十六团八连群众阿布都·海力力说。以前,阿布都·海力力常年在外地打工,收入不稳定,生活拮据。今年,在八连“两委”的引导鼓励下,他报名参加了双河市人社局举办的“就业帮扶、真情相助”培训活动,学会了电焊技术。有了一技之长的阿布都·海力力在双河市荆楚工业园区内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月工资也达到了6000元。

在兴边富民行动推动下,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双河市在把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同时,进出口贸易发展势头足,仅上半年进出口额就达到9225万美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出口额7974万美元,同比增长546%。双河市党委认真落实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工作要求,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外贸发展,主动与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对接合作,分别与阿拉山口市政府、阿拉山口海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动仓储物流、跨境电商、进口加工等产业发展,将双河市建成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延伸地、加工基地、仓储基地。双河市还对外贸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帮助解决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20家外贸企业达产达效;与金融机构沟通联系,为企业申请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购买原料资金短缺等问题;主动为企业申报项目资金,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开展业务;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将423.83万元兵团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和300万元边境贸易转移支付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双河市主动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对接合作,图为阿拉山口口岸。(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摄影)

兵团加大对边境团场企业开展边境贸易、自产品出口、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口岸建设的14个海关监管库相继投入运行。24家企业在境外设立营销网络,169个营销网点分布在中亚、北非、南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带动了企业出口规模,促进了果蔬、番茄酱、纺织品、机电产品、建材等商品的出口。

兵团第九师巴克图口岸。

兵团第七师一三七团绿衡果蔬集贸批发中心的兴边富民特色产业项目——番茄出口项目。

瓜果寻路电商 政策助推脱贫

 “听到有人说‘这个杏子的味道真不错’时,我非常骄傲。吊干杏只在每年7月这一个月的时间上市,错过了就要等一年,要品尝就赶快下单吧!”7月26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电商李伟在不到2个小时的直播里,接到了40多个订单,吊干杏销量近700公斤。

各族群众喜收吊干杏。

7月,第一师四团的吊干杏迎来了采摘季。这种杏圆润如珠、橙黄如金,小而饱满、纯美甘甜,在线上和本地均广受欢迎。在四团,摘杏的、选杏的、运杏的人来来往往;马路上,一辆辆货车将吊干杏运往全国各地……

“2015年,我们四团的吊干杏取得了绿色食品A级证书,是公认的杏干类精品。”李伟说。在新疆种水果有独特优势,一是光照充足,不需要打农药杏就能长得很好;二是昼夜温差大,水果甜度高。

在四团三连种植户刘彩霞家的杏园,一颗颗金灿灿、黄澄澄的吊干杏压弯了枝条。刘彩霞说:“今年,我家40亩吊干杏大丰收,预计收入可达10万元。”

“从6月底起,我们每天都通过航空物流和冷链物流,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运输吊干杏。”在四团十一连的一处杏园里,吊干杏种植户佘勇看着一箱箱装好的吊干杏开心地说,“吊干杏还没成熟时,我们就与全国各地的客商签订了订单,去年仅跟上海客户就签了1000吨的订单,价格从13元到18元不等,市场前景很好。”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如今,佘勇不仅自己种植吊干杏,还成了四团远近闻名的吊干杏“经纪人”。

近年来,兵团各团场始终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扶贫政策向边境团场倾斜。着眼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推进边境贫困团场特色优势产业的扶贫力度。重点支持边境贫困团场开发边境观光旅游产品,发展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边境旅游服务产业体系。实施边境团场就地就近就业脱贫专项行动,围绕“守边固土、居边脱贫”的致富目标,继续组织实施“促进转移就业”“组织劳务创收”“科技之冬培训”“加强技能和创业培训”等专项攻坚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托底功能,积极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采取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深度贫困团场、连队的扶持力度,引导边民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将扶贫开发与戍边守防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集中改善边境贫困团场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确保17个边境贫困团场退出贫困序列,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底,兵团贫困团场已全部脱贫,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棉花种植是兵团主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番茄产业是兵团“红色产业”的主导力量。

兵团第四师六十五团的伊帕尔汗薰衣草产品,已成为当地响亮的名片。

兵团第四师七十团万亩复播油葵正进入开花旺盛期。

兵团第九师一六五团巴依木扎景区养蜂基地的养蜂户正在采收蜂蜜。

兵团各师加快绵羊品种改良,改善畜群结构。

兵团第十四师地毯加工场,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兴边富民行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民族团结、实现边疆长治久安的有效措施,是促进睦邻友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兵团职责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中国梦谱写新时代的兵团篇章。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局提供)

王京莉  高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