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心筑梦 > 梁河:民族团结促发展 脱贫摘帽正当时 >> 正文

梁河:民族团结促发展 脱贫摘帽正当时

2019-07-12 民族画报记者 和勇 撰文摄影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城(梁河县委宣传部 供图)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由于山多地少、山高坝小、交通不便,一直以来,发展滞后、发展不充分是梁河的基本县情。梁河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共有4个贫困乡镇、5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39户31806人。几年来,梁河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有序推进。2014至2018年,梁河县已完成2个乡1个镇23个贫困村6341户26605人脱贫出列;2019年计划脱贫1个镇27个贫困村4073人,从而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行走在梁河的村村寨寨,所见所闻,无处不在演绎着一个个“团结安定促发展,共同富裕促团结”的美好故事。

党的光辉照边疆 阿昌人民心向党

关璋村,藏在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的一个山坳里,全村90%的人口是阿昌族。六年前我曾到此采访,那时的关璋宁静祥和,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六年之后再访关璋,小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更是令人欣喜鼓舞。

阳光照耀下的关璋新村(梁河县委宣传部 供图)

孩子们在崭新的关璋幸福小学快乐成长(梁河县委宣传部 供图)

村口的大青树青翠依旧,村子里炊烟袅袅,关璋老村依然安详。在村旁原先茶地的位置是另一番新兴景象:一座崭新的关璋新村拔地而起,平整的道路纵横交错,青瓦白墙干净整洁,一幅幅歌颂党、歌颂民族团结的宣传画引人注目,到处洋溢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这座总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的新村被称为“卑妥瓦”,阿昌语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曹先刚介绍说:“‘卑妥瓦’更寓意这里是党的光辉照耀着的地方。”

同行的云南电视台高级编辑曹先强,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关璋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身在省城,心系家乡,每年他都会回乡数次。“每次回来都有变化,家乡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这一切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站在一座名为“党的光辉照边疆 阿昌人民心向党”的雕塑前,曹先强深有感触。

关璋新村里“党的光辉照边疆 阿昌人民心向党”雕塑,表达了关璋村民的心声

自2015年云南省在德宏州启动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以来,德宏州与云南省烟草专卖局通过三年时间,陆续投入帮扶资金,实施“产业增收、基础设施、民居保障、综合推进”四大工程,对梁河县曩宋乡、九保乡等3个阿昌族民族乡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帮扶工程扶持村民发展烤烟、白花油茶、滇皂荚等特色种植业,发展生猪、肉牛、生态鱼等养殖产业,让村民们实现增收。经过帮扶,阿昌族聚居区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泥巴路、破木房、人畜同屋不见光、寒冬腊月吃粗粮”的生活场景,已封存在阿昌族群众的记忆里。

说起建档立卡户的变化,关璋村党支部书记曹先刚很是高兴

种植业铺就了“幸福阿昌”致富路(梁河县委宣传部 供图)

“房子越住越宽,日子越过越好。”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堂屋里,50岁的阿昌族妇女赵聪会笑着说道。赵聪会家曾是关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四年前丈夫因病去世,赵聪会带着两个儿子艰难度日。2016年,通过帮扶,赵聪会家也盖起了新房,除了发展养殖业,她还在自家的地里种植烤烟17亩、甘蔗10亩。在自家的甘蔗地里,赵聪会手脚利落地干着活,脸上绽放出质朴的笑容:“有国家的帮扶,只要我们踏实肯干,日子就会好,今后的生活就像这甘蔗,肯定是一节更比一节甜。”

在自家的甘蔗地里,赵聪会手脚利落地干着活

产业发展了,基础设施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为此,关璋村不断探索“党建+阿昌文化”的新模式,注重培养阿昌族文艺团体、文艺人才,组建了民族歌舞表演队、舞狮队,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展示阿昌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丰硕成果。村里还依托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民俗客栈、阿昌织锦、民俗体验和展演等旅游文化产业,努力打造全州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阿昌族民俗旅游品牌,助推村民全面实现脱贫致富。

阿昌族妇女用巧手织出多彩生活(梁河县委宣传部 供图)

在新建成的阿昌族织锦展示馆,为我们讲解阿昌族服饰文化的梁河县娥昌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春焕踌躇满志,在七彩云南2018民族赛装文化节上由娥昌公司选送的阿昌族女装荣获“十佳创意民族服饰”奖。尹春焕既是阿昌族有名的歌手,也是关璋村传承和弘扬阿昌文化的“召集人”,她组织阿昌族妇女进行织锦、民歌、舞蹈等培训,意图把阿昌文化展示给更多的人。“其实我不是关璋人,但是在我们这里,不管你是哪里人,只要你一心为民,群众就支持你,就能干成事。”尹春焕说道。

真抓实干显成效 傣家产业齐兴旺

在梁河,党的十九大代表、帮盖村党总支书记曹春叶算是位“名人”。二十年前,阿昌族姑娘曹春叶嫁进勐养镇帮盖村。她与乡亲们和睦相处,用真诚、热情和努力,帮助这个昔日贫穷闭塞的傣族村寨发展成为如今欣欣向荣的致富典型。

勐养镇帮盖村党总支书记曹春叶(右)与傣族乡亲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在村委会办事大厅,我们见到了曹春叶,干练利落,说话间阵阵爽朗的笑声,格外有亲和力。帮盖村是葫芦丝的发源地,也是著名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的故里。一边走着,曹春叶一边向我们介绍道:“葫芦丝是我们梁河的一个宝,为了传承葫芦丝文化,我们村通过建设示范种植基地,带动全村发展种植葫芦、紫竹等原材料,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形成一条龙的葫芦丝产业。”

曹春叶在村委员办事大厅指导工作

山清水秀的帮盖村还有着悠久的酿酒传统,以傣家传统小锅小灶酿造的帮盖米酒远近闻名,成为帮盖村又一张独具民族特色的名片。作为帮钙酒厂负责人,曹春叶不断创新酿制方法,带动村民发展原料种植,为产业脱贫找到了科学、可持续的突破口。曹春叶还带领村民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种植的豌豆及其他农产品远销欧盟。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曹春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各族群众心中,经常向村民传达党的富民政策,用行动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嘱托。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曹春叶认识到谋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农村妇女思想,“帮盖村妇女之家”应运而生。如今的帮盖村,处处流水潺潺,家家鲜花绿草,寨子更美了,生活更好了。

帮盖村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

木耳种植是帮盖村的特色产业之一

曹春叶带领帮盖村村民参加技能培训

在离帮盖村不远的一片坡地上,傣族退休干部孟元富的柑橘园里一片金黄,一棵棵结满果子的柑橘树煞是惹人爱。“把家乡建设好,是我最大的愿望。虽然退休了,但是我要实实在在地为家乡做些事,让家乡的年轻人跟着我学点种植技术。”孟元富原是梁河县科学技术局干部。他生长在农村,对农业、科技种植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积极从科技部门引进粮食、蔬菜、水果等新品种进行种植实验,屡获成功,并多次获得云南省及德宏州的表彰。2016年退休后,本应安享晚年的孟元富,却坚定地秉承“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信念,回到老家种起了地,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农产品研究和如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上来。为探索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孟元富时刻关注优质高产蔬果的市场动态,平时一有空闲就学习钻研诸多农业生产技术,并把自家田地当作试验田,西瓜、柑橘、葡萄……一样一样地试种,犹如照料婴儿般精心细致。在勐养镇的田间地头,经常能见着和村民们忙碌在一起的孟元富,遇到村民寻求帮助,他总是实打实地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他还积极到梁河县平山、九保、河西等多个乡镇为当地的农民朋友传授经验,在科技培训过程中手把手教大家科学种植。

“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这是傣族退休干部孟元富的信念

村民们在包装通过网络要远销北京、上海的椪柑

“椪柑每年11月底成熟,一直可以卖到第二年春节后。通过网络,果子刚上市就被预订一空,远销北京、上海。”在堆满柑橘的“载孟果蔬专业合作社”,孟元富介绍道,这个由他带领村民成立的果蔬合作社,股东有39户,种植户有几百户,种植了约500亩,2018年产量有100多吨。“不怕产业小,我们追求的是高品质。”孟元富坚定地说道。

整族搬迁住新房 景颇人民把歌唱

我们来到梁河县芒东镇罗岗村拱母村民小组的时候,正临近这个景颇族村寨整体搬迁一周年的日子。说起这一年来的新生活,村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年前的春节,拱母村民小组26户109名村民从大山深处搬迁至交通便利的芒那公路旁,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村民与四方宾客共同庆祝全村整体搬迁成功,迎来崭新的日子。

罗岗村拱母村民小组26户109名村民迁入新居

留住美好瞬间的景颇姑娘

拱母新村的建设项目由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帮扶完成,一栋栋漂亮的民居,一条条通村入户的水泥道路,都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和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心血和汗水。自2016年以来,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对口帮扶梁河县景颇族精准脱贫。梁河县围绕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四大工程21个帮扶项目进行规划编制。拱母新村是其中一个帮扶重点示范点。围绕打造民族特色村落,逐步发展乡村旅游,三峡集团共投入帮扶资金600万元,结合村民不同需求,采取分户型建设的方式实施民房建设,解决了困难群众“没钱搬不了”的担忧。新村目前建设民居26幢、村民活动场所1幢、公厕1所,村内道路硬化到户,污水处理、路灯等设施全部配套完善。罗岗村党总支书记尚立文告诉我们,如今许多村民心存感恩之心,积极发展生产,热心公益活动;许多年轻人转变了观念,到浙江、上海等地打工挣钱,拱母村处处呈现出“新村新人新气象”。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不宜到远处务工的,就到老寨新村搞生产。村党总支利用长江三峡集团对口帮扶的133万元资金投入云南丰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每年从收益中拿出9万余元,扶持拱母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稳步脱贫,目前全村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18户脱贫。

梁河县信用联社向拱母景颇新村捐赠资金

景颇族织锦传承人金孔弄

如今生活好了,金孔弄家的厨房里现代化厨具一应俱全

夕阳下,几个景颇族老人坐在村头的石凳上聊天,说起搬进新村的新生活,他们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年,天天都高兴呢,房子帮盖好,住得又宽又舒服,交通也方便,我今年80岁了,还能享着这样的福气,党的恩情真的是说也说不完……”

傈僳部落新希望 德昂山寨谱新章

太阳刚爬上山头,位于梁河县遮岛镇弄么村的傈僳部落已经忙碌起来了。阳光洒在一幢幢刚建好或在建的跺木房上,村民们有的在木头上开凿,有的在自家门口拌沙灰……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这里是梁河傈僳族群众的新家园,也是梁河县正在打造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区——傈僳部落。

新房子建起来了,傈僳族群众笑了

傈僳族是德宏州5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梁河县共有傈僳族478户近1900人,主要居住在8个傈僳族聚居山区村寨,海拔在1000至2500米之间,以前居住环境非常差,村民生活困难。2016年2月,梁河县政府经讨论决定把全县傈僳族同胞进行集中搬迁安置,最终选址在县城遮岛镇旁边的弄么村新寨大坪田。陪同我们的梁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娜介绍,傈僳部落的民居全部为木架房,外观一致,重点突出傈僳族特色。李娜说,新村还将成立家政服务中心,成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要使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创业,有事干,能发展,能脱贫致富。同时,建成后的傈僳部落将成为集住、游、观、食、玩、购功能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对促进梁河旅游经济大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漫步在建设中的傈僳部落,时时能感受到蓬勃的生机。走进48岁的傈僳族妇女余菊仙家,墙上挂着不久前刚拍的夫妻合影,客厅一角的新冰箱很显眼,余菊仙家是从九保阿昌族乡安乐村傈僳寨搬迁而来。入住新居,余菊仙十分开心:“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她热情招呼我们喝茶,还和亲朋好友们唱起了傈僳族山歌:“小姑娘在处么欢乐呢,小伙子在处也欢乐呢,这些姑娘小伙在处都欢乐呢……”

48岁的傈僳族妇女余菊仙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过上新生活,歌唱好日子

德昂人家的幸福生活(何成江 摄影)

而10多公里外的勐来村委会二古城村民小组,是一个有126户德昂族群众聚居的村寨。勤劳勇敢的德昂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的二古城村寨家家户户发展起生猪养殖,改变了过去落后的生活生产状况。在上海市民宗委、梁河县民宗局的对口帮扶下,过去的泥泞土路变成了硬化路,村寨环境大有改观。二古城新老寨因地制宜,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了380亩的白花油茶基地。在另一个德昂族村寨勐宋村委会上白露头村,32户德昂族群众在上海市民宗委的对口帮扶下住进了整洁亮丽的新房。在德昂族新村里,每户砖木结构的楼房院子十分敞亮,电线、自来水管直接入户,家家用沼气烧水煮饭,解决了能源问题,保住了青山绿水,也改变了过去劳作不便的生产状况。现在田地就在村子周围,种田方便多了,村里有了文化室,家里添置了娱乐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德昂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各族人民心连心 团结安定共发展

春日里,合着欢快的音乐,2019年梁河县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正在梁河县勐养镇帮歪村的景颇山上举行。目瑙纵歌文化广场成为一片歌舞的海洋,长刀铮铮、银泡闪闪、彩扇翩翩……上万名身着鲜艳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随着敲响的鼓声和律动感十足的景颇音乐,在“瑙双、瑙巴”的带领下尽情舞蹈。“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家欢聚一起来跳舞”,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齐聚在一起,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滇西南地区的民族狂欢节。对于当地人而言,“鼓声一响,脚底发痒”,欢腾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边唱边跳。人们脸上洋溢着节日的欢喜,来自全州各地的群众一起共庆目瑙纵歌节。在德宏,在梁河,各民族同上一座山,同下一个坝,共饮一江水,民族团结一家亲。

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各族群众一起舞蹈,目瑙纵歌广场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共饮民族团结酒,共叙民族团结情

事实上,各族群众同欢庆的目瑙纵歌节只是梁河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梁河县始终注重挖掘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各族人民同乐共庆的文化盛会。梁河是葫芦丝之乡,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梁河国际葫芦丝文化旅游节”,葫芦丝青年演奏家倪开宏说:“在梁河,民族团结的理念深入人心,我的首张葫芦丝专辑《花筒裙》就是融合了德宏5种世居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展现了各民族同胞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泼水节上的嘎伴光狂欢(何成江 摄影)

傣历新年民族团结宣讲(何成江 摄影)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硕果累累,助推了梁河县和谐社会发展进程,梁河县坚持以发展为主线,突出团结、进步主题,统筹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民生资金42.4亿元,实现了民生工程的“四个100%”“四个全覆盖”和“一个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100%,自然村通电率100%,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油路通乡率10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00公里,腾陇高速梁河段加快推进,芒梁高速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快捷畅通的路网格局加速形成;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全覆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举全县之力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解决城乡13.9万人饮水安全,改善灌溉面积2.55万亩;建成保障性住房1124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334户,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66万人……

梁河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于2018年12月28日并网,涉及8个乡镇、25个贫困村,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2863户

曩宋阿昌族乡84名阿昌族农村在校大学生得到教育资助(梁河县委宣传部 供图)

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村寨(宛安静 摄影)

行走在梁河的村村寨寨,我们看到的是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的和顺景象,感受到的是梁河县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展望未来,梁河县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以高昂的斗志和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石薇  王京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