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百年征程,铸就中华民族伟大荣光——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 正文

百年征程,铸就中华民族伟大荣光——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2021-07-30 民族画报记者 王红文 撰文

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升国旗仪式。(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影)

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一座普通的石库门房子里,在碧波荡漾的南湖一只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壮丽征程。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缔造新中国:开天辟地,重塑中华民族魂

2021年6月3日,党员在全新开馆的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里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影)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的神州大地,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各族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最终归于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古老的中国,终于有了能够代表人民利益、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个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成千上万的各民族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伟大的革命洪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以井冈山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每逢“七一”来临之际,前来江西井冈山祭奠革命先烈的党员络绎不绝。(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影)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领路人,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便融入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之中。广西的右江革命根据地7000多红军战士中,壮族子弟占一半。在东北,有许多朝鲜、满、蒙古、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战士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琼崖纵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战23年,到海南解放时,每5个队员当中就有1名少数民族战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共同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

红军过贵州省台江县平兆地区时留下不少标语。图为1964年平兆公社平兆大队支部书记在向年轻社员讲述红军的故事。(程明贵 摄影)

1965年,西藏的各族群众参观红军所写的藏文布告等革命文物。(苏俊慧 摄影)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团结一心,携手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图为20世纪60年代初,意气风发地走过金水桥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民族画报资料)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我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对北京蒙藏学校高度关注,派人到校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年,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在北京蒙藏学校建立。红军长征经过苗、瑶、壮、侗、水、布依、仡佬、土家、白、纳西、彝、藏、羌、裕固、回、蒙古等民族的聚居地区,这是我党第一次长时间、大范围、面对面地与众多少数民族接触。我党根据各民族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民族政策指导工作,还帮助沿途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赢得各族人民信任和支持,沿途有大批的少数民族青年纷纷加入红军。“半条被子”“彝海结盟”“牦牛革命”等佳话融入长征精神,历久弥新。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是我党早期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次伟大尝试。延安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专门设立了民族问题研究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成立了民族工作机构,在管辖范围内进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尝试。在中央党校、陕北公学民族班基础上,创建了延安民族学院,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与各民族团结一家亲,不仅确保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成为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图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海结盟”纪念碑。(列来拉杜 摄影)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实践经验。在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党中央就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和民族关系作出决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更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创造。

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中央民族大学源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民族学院。图为中央民族大学师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陈立民 摄影)

建设新世界:党的光辉照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

董希文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新华社 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51年10月,拉萨群众高举五星红旗,欢庆西藏和平解放。(民族画报资料)

1964年10月16日15时,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民族画报资料)

时间回到72年前,新中国成立了,但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站得住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管好国家,这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仍然是一个疑问,国际间的朋友和敌人,也在注视和等待着这个回答。如何科学治理民族事务,维护统一、巩固边防,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此时的边疆民族地区大多是新解放区,还有不少的地方没有解放。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各民族间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民族隔阂很深,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复杂。在一些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党的民族政策还缺乏了解。加之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以及国民党残余分子的破坏活动,有些少数民族群众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还心存疑虑。

我们党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民委前身)正式宣布成立。此后,人大、政协等系统都建立了相应的民族工作机构。党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新中国的民族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中央先后“派下去”西南、西北、中南、东北内蒙古4个访问团,中央和地方都派出大批工作队、民族贸易队、医疗卫生队等,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做好事,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把各民族的代表人物“请上来”,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到内地参观。这些举措,增进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了解,密切了民族地区同中央的联系,扩大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戴,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矗立在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纪念园内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就是生动的写照。

1957年10月1日,参加国庆观礼的各族群众在天安门观礼台热烈欢呼。(李仲魁 摄影)

党把改善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专门派出民族卫生工作大队,到民族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图为1957年,医务人员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老姆登合作社给社员接种伤寒疫苗。(王耀知 摄影)

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1950年9月,宁洱县26个少数民族的部分代表参加了国庆典礼,他们从北京返回宁洱后,召开了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以剽牛、喝咒水盟誓: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民族画报资料)

为实现和保障少数民族真正享有民族平等权利,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党和政府通过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等予以禁止、更改、封存或收管,消除民族歧视的一切有形痕迹;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开展民族成份识别及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大调查、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举措,推动民族平等政策落实。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根本大法上确立中国国内各民族间平等友爱互助的关系。少数民族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千百年来当家作主的夙愿。

我们党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从民族地区多种经济社会形态并存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慎重稳进”的方针和“稳、宽、长”的政策,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方式,完成了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解放。各民族携手进入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跨越。10多个“直过民族”实现了“一步跨千年”,这个历史性的巨大跨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奇迹!

1952年,西北各族人民庆祝天兰铁路通车,第一列彩车开进兰州车站。(茹遂初 倪翰章 黄修一 摄影)

1954年9月20日,群众在北京鼓楼大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民族画报资料)

党和国家推行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迈出较大步伐。随着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等一批大型项目落成投产,结束了民族地区没有现代工业、甚至“手无寸铁”的历史。兰新、成昆、湘黔等铁路和青藏、川藏等公路建成通车,许多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内蒙古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在民族地区建立起来,当地建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得到培养。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齐心协力建包钢”,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抒写了“三千孤儿入内蒙”“毛主席接见库尔班”等无数佳话,绘就了“党的光辉照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的美好画卷。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爱国主义和国家意识植根心中,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追求。

库尔班大叔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为地主做季节工。在1952年土地改革时,库尔班获得了土地和财产,过上了好日子。为了报答共产党,他曾经骑着毛驴去乌鲁木齐慰问解放军,他还想骑着毛驴上北京感谢毛主席。1958年6月,库尔班大叔作为新疆的劳动模范代表,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从北京回来后,库尔班大叔高兴地向乡亲们讲述他在北京见到毛主席的情景。(苏俊慧 摄影)

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2年,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出,大幕一拉开就是政治,就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具体体现。”图为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初期的合唱团。(民族画报资料)

拼搏新时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深圳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做出努力和奋斗。(和勇 摄影)

1978年12月18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图为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各族代表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韩守智 摄影)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正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我们党成功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新天地。我国民族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边防工作会议,打开了民族工作的新局面。随着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民族关系问题的正本清源,我们党实现了民族工作重心的转移,把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

随着民族工作走上正轨,我们党不断健全、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工作制度化、法制化。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2001年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订,2005年颁布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目前,我国共设立155个民族自治地方,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建立了近1000个民族乡(镇),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补充形式。

面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根据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在这一时期,党中央先后召开了3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部署。先后召开了5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的一项法定活动。这一时期还召开了5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1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3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推动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在兴边富民行动的推动下,吉林省边境地区呈现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刘载学 摄影)

“中国力量”催生崭新玉树。北京市10多年来积极参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各项建设,为玉树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活力。图为玉树州府结古镇。(滕俊 摄影)

枸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宁夏党委宣传部 供图)

我们党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对口支援、脱贫攻坚、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等重大战略举措,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特别是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的全部,120个自治县的大部分纳入到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或比照享受相关政策,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开始,编制实施了少数民族事业、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民族工作专项规划。同时,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定期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同心掬得满庭芳。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迈向新时代,我们党引领各族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最强音。

为支持西藏和新疆的教育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中东部地区开办西藏班(学校)、新疆高中班和西藏、新疆中职班。这已成为西藏和新疆教育的重要补充,让民族地区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图为成立于1991年的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唐宜芝 摄影)

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群众游行中的民族团结方阵。(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影)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凸显。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考验、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许。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又一个创造人类发展史上无数伟大奇迹的时代开始了。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经济“三期叠加”新常态,在前进的道路上,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如何应对不期而至的“黑天鹅”“灰犀牛”……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民族地区交通运输事业建设的步伐持续加快。图为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西藏展览中心 供图)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图为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影)

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民族地区的发展,“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对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20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在白山脚下、黑水之滨,多次同各族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体察各族群众冷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各族群众回信,多次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同各族干部群众欢度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在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832个贫困县中,有420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三区三州”都是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的苗寨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党和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等,集中力量脱贫攻坚。特别是先后召开了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4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两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以促进新疆、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了巨大的跨越,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中)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一起直播推销土特产。(新华社发 陈思汗 摄影)

近年来,柳州螺蛳粉逐渐从地方小吃发展成大产业。目前,袋装螺蛳粉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带火了酸笋、酸豆角、腐竹等产业链。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一家螺蛳粉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分装螺蛳粉产品。(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影)

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举旗定向,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伟大复兴磅礴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核心内涵之一予以强调。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推动其写入党章。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同年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战略性部署。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关璋村为易地搬迁学生建立的关璋幸福小学。(民族画报资料)

只有回望来时路,才能走好未来路。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九个方面对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强调: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九个坚持”,涵盖了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探索和创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精髓要义,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为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中华各民族手拉手、肩并肩,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新乐章。

彩色水稻画书写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光东村农民不忘初心,全力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的心声和决心。(史兴存 供图)

迈向新征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开创复兴伟业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图为闭幕会结束后,各族代表带着选票夹走出人民大会堂。(滕俊 摄影)

百年峥嵘岁月,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大江奔流。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1852年,革命导师马克思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中国胸怀世界,世界眺望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今日之中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引擎,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今日之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文明观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倡议,持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南湖一艘小小红船,已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旗—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画报资料)

2017年1月1日,沪昆高铁上的列车沐浴着新年的阳光飞驰在云贵高原上。(邓刚 摄影)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聆听时代声音,反映实践要求,谱写伟大思想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前路漫漫,未来可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继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之后,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长久之策、固本之举。图为各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场景。(民族画报资料)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干部职工与近百位村民参加包粽子比赛活动。(民族画报资料)

回首百年峥嵘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我国各族群众展示体育文化、增进团结友谊的民族盛会。图为2019年9月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陈涛 摄影)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14亿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性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历史照耀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百年征程,铸就中华民族伟大荣光——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图片报道 第38张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图为文艺演出结束,全场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影)

李琳 石薇 早蕾 康梦婷 高莹 编辑 胡琪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