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族记忆 图说多彩中华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中华 > 云南: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 正文

云南: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2021-10-11 民族画报综合报道

大美滇池,七彩云南。云南省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等26个世居民族,是我国世居民族最多的省份。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工作,将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不断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推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大山深处的T台。(楚雄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供图)

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期间,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选送的《小河淌水》《幸福花山》2台剧目,通过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和央视网展播等形式,将云南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富有当代价值的精华转化成典型的艺术形象,献上了云南各族人民对党百年华诞的深深祝福。

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选送的民族歌剧《小河淌水》海报。

《小河淌水》剧照。

民族歌剧《小河淌水》是云南省首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歌剧项目,也是云南省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项目。《小河淌水》在创作中,将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与歌剧相结合,将人物形象与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结合,并运用交响化的音乐手段,使少数民族音乐融汇升华;从云南民族服饰中提取元素,设计服装服饰;对自然景物进行艺术加工提炼,设计舞台美术。

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选送的舞剧《幸福花山》海报。

《幸福花山》剧照。

舞剧《幸福花山》,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进行了展现和升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各民族兄弟姐妹在开拓和建设边疆过程中贡献的智慧、抱有的情怀,均通过该剧进行了艺术化的描绘和阐释。

在民族文化演艺方面,云南省先后推出了《云南映象》《孔雀》等优秀产品,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民族演艺产业链。不断加大民族歌舞与旅游、科技、产业等之间的融合发展,与宋城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大型歌舞《丽江千古情》,与万达集团合作打造舞台剧《傣秀》,将民族歌舞与旅游要素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图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各族群众欢度火把节。(涂玉昆 摄影)

在民族文化旅游方面,云南省坚持以特色化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传统民族文化特色优势,重点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园区、世界遗产旅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进一步增强了云南旅游文化的吸引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2020年,云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29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477亿元。

在民族文化数字化方面,云南省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推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目前已建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数据库、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库、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数据库以及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传习共享平台等。同时已整理出版《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100卷,翻译出版《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9卷,编纂出版《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10卷。

打起象脚鼓,唱起新时代的歌谣。图为群众在广场欢歌。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普米族情人节。图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各族群众欢度普米族情人节。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共扶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709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110个、民族文化“百项精品”项目102个、民族文化“百名人才”100人,实施范围覆盖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涵盖语言、文字、古籍、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服饰、节庆等领域。建设85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9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78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效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增强了文化认同,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从古老的手工技艺到现代的民族歌舞,从丽江古城、鹤庆坝子到拉祜山寨、红河梯田,云岭各族儿女在这片热土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

云南省有 26 个世居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共生共荣。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供)

高莹 胡琪  编辑